【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宋健 報導:國家和地方關於中醫藥的利好舉措接二連三,近日,上海發佈《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意見》,作為全國醫藥行業的頭部企業,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拓寬國際化版圖的同時,做深中醫藥產業。集團總裁左敏表示,在此次疫情中,中藥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上海醫藥也有多個產品進入國家及地方新冠治療方案。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上海醫藥在這方面有很多寶藏可以挖掘,未來公司將繼續推進中醫藥「大品種計劃」和全產業鏈布局,新葯研發和二次開發雙管齊下,為患者提供更多好葯。
多個中成藥入新冠治療方案
據了解,疫情期間上海醫藥多個產品被納入治療方案。除磷酸氯喹、硫酸羥氯喹、培菲康、利巴韋林、烏司他丁等藥物以外,還包括安宮牛黃丸、苦甘顆粒、參麥注射液、荊銀合劑等多個中成藥進入國家及地方新冠治療方案中。
作為百年葯企,上海醫藥的中醫藥板塊也有着悠遠的歷史,旗下擁有如雷允上、胡慶余堂、中華葯業等中華老字號,更有龍虎、青春寶、神象、雷氏等百姓信任和喜愛的中藥品牌。左敏表示,目前,公司中藥收入規模名列國內製葯企業前茅,在中藥創新方面,亦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為發展中醫藥業務,上海醫藥不斷推陳出新,除聚焦中成藥大品種的打磨及開發之外,還向上游及下游延伸,探索包括「中醫坐堂」、「中醫門診部」等在內的創新商業模式,致力於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
此外,公司積極推進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與醫療機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協同創新。2019年,與天津中醫藥大學合作成立「天中—上藥」中醫藥創新聯合研究院,聚焦經典名方開發、大品種二次開發、智慧製藥,並開展緊密合作,實現基礎研究和產業轉化的無縫銜接;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建立「上中醫-上藥」中醫藥創新聯合研究院,在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中藥新葯開發、院內製劑開發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
着力海外布局多形式國際合作
上海醫藥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醫藥工業和商業方面均居領先地位的醫藥上市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達1865.66億元人民幣,公司股票入選上證180指數、滬深300指數樣本股、摩根斯坦利中國指數(MSCI)。《福布斯》中國醫藥集團綜合實力排名為前三甲。
國際化是上海醫藥發展戰略重心之一。近兩年,公司在「引進來+走出去」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同時,加強國際化隊伍建設,多形式開展國際合作,着力海外布局,在全球多地落成新品研發與產業化平台。去年,公司與俄羅斯領先的生物醫藥企業BIOCAD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上藥博康,作為BIOCAD在大中華區的唯一平台,持續引入前沿的生物醫藥產品和生物技術。另外,同期公司還與印度Alembic及埃地亞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中印葯企探索新模式合作的範例。
近年來,上海醫藥持續推進全球研發平檯建設,布局已見雛形。2019年初設立的美國聖地亞哥研發中心與全球前沿生物醫藥技術接軌,負責創新生物藥引進、消化、吸收、轉化;更早設立的上藥費城實驗室以中美雙報、滿足臨床需求為目標,進行針對特色產品、高壁壘藥物、複雜製劑等高端製劑的研究開發;上藥生物治療公司則在香港和上海兩地布點,專註於開發包括CAR-T產品在內的突破性免疫細胞療法和藥物。這些境外的研發平台與境內各有側重又相互協同,構成了一套覆蓋創新葯、仿製葯及高端製劑,從早期研發和產品引進、臨床試驗到產業化的完整研發體系。
抗疫藥品出口危中育新機
伴隨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抗疫藥物的海外需求隨之激增。由於上海醫藥是目前除原研廠家(賽諾菲)之外,國內唯一擁有硫酸羥氯喹製劑(商品名:紛樂)生產批文的企業,亦是疫情爆發之前國內唯一實際生產磷酸氯喹的企業,因此全球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多種渠道發來採購需求。
左敏認為,危機中育新機,疫情之下,各國在進口抗疫藥品的審批方面亮起了「綠燈」,這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開啟了一條快速通道。
據悉,前述兩種葯在疫情之前僅在國內銷售,而現時已獲得約30個國家及地區的臨時進口許可。此外,上海醫藥的硫酸羥氯喹綠色原料葯擴產項目亦於近日獲批開工,據測算,擴產完成後,硫酸羥氯喹的產能約可實現翻番,對應每年新增產量約7億片製劑,將顯著提高其對接全球市場需求的能力。
滬港醫藥合作充滿信心
提及滬港醫藥合作,左敏表示,香港在全球金融、航運、商貿、高端知識服務以及生物醫藥具獨特且領先優勢,未來又有望成為國家級科創中心,上海醫藥對滬港兩地合作抱有十足的信心及期待。
資料顯示,上海醫藥數年前便成立了香港投資平台,2018年,公司香港總部開業,同期,上藥生物治療公司(香港)亦落地開花,積極探索腫瘤細胞治療新技術,專註於免疫檢查點抗體/新型CAR-T細胞的早期原創產品開發與合作。左敏強調,上海醫藥香港總部將進一步承擔海外研發、投資、融資等平台功能,落實公司創新與國際化發展戰略的具體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