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截至2020年2月,湖北自貿區累計新增企業47273家,是原有企業存量的1.7倍,企業活躍度達到94.7%,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79家,佔全省同期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量24.8%,實際利用外資42.3億美元,進出口總額3117.4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對外開放高地效應。
4月28日下午,湖北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華榮表示,自2017年2月湖北省自貿區掛牌至今,湖北省自貿區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自貿區試點任務完成率、自貿區營商環境營造、自貿區產業發展及高層次人才吸納等方面工作中取得了豐碩成果。
據陳華榮介紹,截止目前,湖北省自貿區各項改革試驗及試點任務完成情況良好,其中總體方案170項改革試驗任務實施率100%、38項差異化試點任務已全部完成,完成率全國第一、國發38號文支持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中39項改革任務已完成32項,完成率82%。在制度創新方面,湖北省自貿區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圍繞產業發展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形成了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其中17項成果在國家層面採納推廣,13項被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級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132項成果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省內複製推廣。
在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方面,湖北省自貿區實施的「先出區後報關」、「先放行後報單」等貿易便利化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依託湖北國際貿易窗口,系統推進退、更、免業務全程電子化改革,率先實現了企業出口退稅當日申報當日退還。據中山大學發佈的《2018-2019年度中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研究報告》顯示,三批自貿試驗區所有片區中,武漢片區制度創新指數位居第一,武漢、襄陽、宜昌片區的政府職能轉變指數分居於第一、第二和第四位。在不斷探索簡化政府職能方面,湖北省政府實施了點單式放權,在各片區承接省、市下放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1500多項的基礎上,向三個片區再下放兩批、96項省級經濟社會關機權限。自2019年12月起,湖北自貿區率先啟動了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對534項中央和省級涉體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全覆蓋簽單管理,不斷提高政府監管能力,不斷優化片區服務水平,首創遠程股權轉讓登記、互聯網+智慧出入境、手機版電子營業執照等互聯網+政務服務,率先實行24小時政府在線網上自助服務等一批便民利企政務服務。
陳華榮表示,湖北省自貿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全國範圍內也位於領先水平,據商務部通報,在全國前4批12個自貿試驗區當中,湖北自貿區新增專利申請、新增專利授權均位列第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主營業務的收入排名第二,截止2019年底,湖北自易試驗區累計新增專利申請71720件、累計新增專利授權33922件,累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537家。此外在強化人才支持方面,湖北省自貿試驗區通過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實施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直通車服務等措施,吸納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截止目前湖北自貿試驗區共聚集了4名諾貝爾獎得主,66名中外院士,400多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6000多個海內外人才團隊,發展科技金融,聚集各類金融及技術服務機構1500餘家,引導金融機構開展了信用貸款、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一系列創新模式,截止目前自貿試驗區內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約佔全省總數的80%。
在產業集聚方面,武漢片區重點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等重大項目,成功引進了一批世界500強和龍頭企業落戶,完成芯片、顯示、智能終端、新一代信息技術全產業鏈布局,此外武漢片區還聚集了生物企業2000多家,生物產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襄陽片區則以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之都為目標,積極推進建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形成了整車研發、檢測、生產、售後、動力電池生產及回收利用等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宜昌片區則重點推進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產業項目,爭取創新產業新業態。(張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