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特别报道

貴州沿河沙子街道黨建產業示範點助力精準扶貧見實效

2020-03-2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近年來,貴州省沿河縣沙子街道為充分發揮沙子街道47個支部718名黨員在脫貧攻堅的作用,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讓更多的黨員沉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建立黨建產業示範點三個,用黨建產業帶動扶貧成效。
 
肉牛養殖
 
  「肉牛養殖前景好,養牛致富風險少,如今牛兒滿山跑,村民錢包鼓起了!」這是流傳在沙子街道岩溪村裡的一句順口溜,近年來,岩溪村通過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產業,實現產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貧困群眾生活得到明顯改善,村集體經濟得到有效擴展,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
 
  岩溪村屬三類貧困村,山高草茂,非常適合肉牛養殖。去年初,為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該村黨支部書記田志強發動一群有志青年成立了鑫瑞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了肉牛養殖技術,在中央財政專項扶貧發展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岩溪村肉牛養殖項目正式啟動,通過村支兩委精心經營,合作社現有肉牛存欄量173頭,基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示範帶動能力初步顯現。
 
  「黨的政策好啊!現在不僅能靠打工賺錢,年底還能分到合作社的分紅資金,如今靠着這肉牛養殖產業,我們村民也能「坐」在牛背上致富了。」領到了分紅金的貧困戶冉景信說。
 
生豬養殖
 
  為了推進肉牛產業化發展,確保農戶增收脫貧,岩溪村建立有效發展模式和經營機制,通過政府鼓勵引導,多渠道安排資金扶持,並在政策上有所傾斜,吸引能人、大戶、企業或農村合作組織參與,使建設效益能有效持續保障,群眾真正受益。通過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建設模式,建立健全生產體系,完善現代農業產業化建設。
 
  「入股肉牛養殖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已量化到偏岩仟、米溪等16個村177戶貧困戶,用於入股經營主體發展100頭肉牛養殖,採取保底分紅的方式進行運作,入股的財政扶貧資金按7%保底分紅,用於增加貧困戶收入,可使建檔立卡貧困戶年度戶均增收250元以上。」沙子街道黨工委書記譙喬說。
 
  沙子街道黃金村屬一類貧困村,全村共344戶1536人,該村在原有主導產業1600畝空心李種植的基礎上,新發展生豬養殖等「短、平、快」產業,確保全村每戶貧困戶都有長短增收產業,且村集體有固定經濟收入。
 
  該項目採取「合作社(村社合一)+公司+養殖場+農戶」的經營模式,村合作社與鐵騎力士公司簽訂生豬代養協議,鐵騎力士負責投入豬苗、飼料、防疫、銷售;村合作社負責提供廠房、水電、勞務部分,收取代養費。目前該項目已投入生產,投放豬苗1000頭,年出欄2000頭,預計村合作社代養收入60+萬元。所得利潤按「7:2:1」方式進行分紅,70%用於村集體開發公益性崗位、就業扶貧援助報酬支付和村級臨時性求助,20%用於承擔養殖場經營管理的薪酬和日常開支維護支付,10%歸村集體所有。項目利益聯結覆蓋黃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428人。
 
梅花鹿養殖
 
  「現在生豬市場日趨升溫,再得到省司法廳等部門的幫扶、政府的扶持、政策的傾斜,為我們村搞好生豬養殖產業提供了有力保障,現在村民都笑稱我們養了會變錢的『金豬』。今年沙子街道與鐵騎力士公司合作,繼續壯大生態豬代養產業發展,新建生豬代養養殖基地5個,計劃年出欄12400餘頭。」黃金村黨支部書記張珍友說。
 
  沙子回洞村是沿河縣5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該村長期以來受山高地少、石漠化困擾,全村轄6個村民組,共238戶846人,2014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2戶43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2.3%。
 
  自脫貧攻堅以來,回洞村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按照產業「八要素」要求,結合自身適宜的土壤條件和自然環境,在發展原有主導產業空心李的基礎上,還發展了梅花鹿養殖、生態茶葉等產業,逐漸走上了一條持續長效的產業扶貧之路,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實現了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產業轉型。
 
  「我們這個地方氣候適宜,生態環境好,可利用林草地資源豐富,再加上第一批梅花鹿試養已取得成功,這些有利條件為我們村擴大規模養殖梅花鹿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梅花鹿全身都是寶,鹿茸、鹿鞭都有極高的保健功效,經濟價值可觀,如果能擴大規模進行養殖,想必能惠及我們村不少貧困戶。」雁歸大學生田星說。
 
  在發起人田星的帶動下,由村委會合作社(村社合一)注入資金60萬元入股沿河思銘梅花鹿養殖有限公司,公司養殖場佔地2500平方米,發展壯大養殖規模到60餘只。按照「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進行合作,公司統一運作經營,承擔養殖風險,入股資金量化貧困戶34戶166人,按入股金保底分紅模式。第一年8%、第二年9%、第三年10%且最高不超過10%。並於2018年底第一次分紅4.8萬元,讓34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人均增收200元以上。且長期解決2戶7人就業,提供就業機會,有利於安置剩餘勞動力,切實增加農戶收入,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提升扶貧效益。(黃慶松)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