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1月23日,2019第四屆博鰲國際旅遊傳播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辦。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旅遊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婷婷在論壇上發佈了《預見2020——文化旅遊傳播十大趨勢》。
趨勢一:2020新一波的城市口號和視覺再造。越來越多的省市正在重新打造新的形象與口號,讓其更能融合到文化和旅遊兩方面的特質。比如從清新福建轉化為的「全福游,有全福」就是在告別單純的自然清新的路線,讓其更彰顯文化內涵與底蘊。可以預見,2020年,各省、各城市,即將掀起新一波的城市口號、城市形象的再造,讓形象更具文化內涵。
趨勢二:2020,文創將更大規模迎來 「集體上網潮」。2019年,是博物館文創IP大爆發的一年。《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圍繞歷史、文化IP進行文創開發正呈現出井噴態勢。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銷售額在過去兩年內翻了三倍,不少網紅產品的銷售額幾何級數暴增;過去一年,線上博物館的累計訪問就達到16億人次,是線下全國博物館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億用戶是「90後」。
趨勢三:2020年,非遺的開發與展示將更場景化、體驗化、生活化、產品化。2019年堪稱非遺年,非遺出現在了多個領域,並以多種形態呈現在了大眾面前。非遺×汽車領域,非遺×淘寶造物節,非遺×文旅等等。如何讓非遺的展示更具體驗化,體現文化的在地性與沉浸感,是文旅傳播需要破解的課題。
趨勢四:新技術催生新傳播 5G引發的傳播革命。在今天,5G則是人的全感官體驗的延伸。5G極大地推動了場景化傳播……可以說,5G已經成為線上沉浸式體驗的加速器,但值得注意的是,5G會不會變成線下體驗的雙刃劍呢?因此在考慮5G為旅遊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時,目的地也應該更專註打造好的產品,讓遊客既願意在家中沉浸體驗,又願意花着時間和金錢到現場感受。
趨勢五:文旅借力國潮,從「文化認同」到「消費認同」。2018年,是國潮崛起的元年,2019年國潮風持續發酵。老乾媽/頤和園/旺旺雪餅/故宮等國貨品牌齊齊亮相。別具一格的跨界定製單品引發轟動,在國內和國際上掀起了一股「新國潮」風尚,向世界展示獨特的東方美學和中國品味。有關數據顯示,90後、95後為國潮貢獻了57.73%的購買力。他們習慣用社交媒體表達自己,也更愛國,更珍視傳統文化與自己的身份認同。文旅借力國潮,根本點是找到目的地與年輕消費者之間的情感橋樑。把文化認同轉化為消費認同。
趨勢六:2019年短視頻仍然是風口,是傳播的強陣地。2020年,文旅傳播的優質內容依然是稀缺資源。無論哪種媒介形態,優質內容始終是稀缺資源,也是創作者的核心競爭力。 精耕細作,內容為王,始終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此外,在文化旅遊領域,在未來傳播內容上製作上,更新與迭代即將來臨。
趨勢七:沒有運營的IP是沒有價值的IP。現在很多城市、景區都意識到IP的重要性,言必稱IP。把名人、古迹等都當IP,滿城儘是IP。IP不僅在於創造、孵化,更在於運營,沒有運營的IP是死IP,沒有價值。對於城市和旅遊管理部門而言,要構建與開發在地文化IP的內容運營平台,這個裏面是要進行IP頂層設計。IP頂層設計不僅要打造出好的IP形象,更是要構建一個IP矩陣,通過持續運營與開發,讓其成為城市文化資產,產生可延續的價值。
趨勢八:擁抱下沉市場,關注新消費群體。去年拼多多上市引爆了下沉市場的概念,各家紛紛開始進攻這塊之前未曾被充分挖掘的市場,「隱形新中產」、小鎮青年,成為推動下沉市場增長的核心。今年天貓雙11,有超過60%訂單來自下沉市場。中國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有6.7億的用戶體量,可以想見,下沉市場的消費潛能將進一步被激發,成為促消費的重要增長極。所以像下沉市場、小鎮青年、銀髮一族、隱形新中產等都是2020年值得去關注的拉動文旅消費的新力量。
趨勢九:在網紅流量時代,不僅要追求有意思,更要追求有意義。毋庸置疑,短視頻在近兩年來,發展如火如荼,成為旅遊營銷一大利器。對一個旅遊目的地來說,短視頻實現的是「簡介」功能,而旅遊往往是一個決策周期長的過程。相較於美妝等,旅遊短視頻的帶貨和拔草難度要高很多。另外,多數的爆款短視頻實際上是城市形象的碎片,良好的城市形象塑造絕不在一朝一夕。所以,即使在網紅時代,我們也不能丟掉一座城市的文化,而良好的城市形象傳播是需要好的傳播品牌策劃,打造自身品牌的獨特記憶點。
趨勢十:品牌對於文旅消費的價值和意義將更大。隨着文旅融合,文化內容、文化產品、文化場所的消費,特別是品牌價值對於消費的轉化等都應視為文旅消費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牌是衡量文化之於旅遊的重要指標,除文化內容、文化產品消費納入考量範圍,更應強化品牌對於旅遊消費的轉化作用,從而把文旅內生力與消費連接在一起,從全產業、全要素、全方位構建一個新文旅消費評估體系。(吳軍暉 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