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網讯】記者 林麗青 報導:「巴別塔」是天意的懲罰還是塞翁失馬?「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這句古老諺語之後,蘊藏着怎樣的經濟學原理?「一帶一路」倡議如何構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全新的空間格局?11月19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舉行的第三屆創新經濟論壇上,國際著名空間經濟學家藤田昌久教授的講座引起了聽眾的深入思考。當天,他被聘任為哈工大(深圳)空間經濟學特聘教授。
未來:合作將是大勢所趨
藤田昌久是全球著名的經濟學家、新經濟地理學的三位主要開拓者之一,日本學士院院士、京都大學特聘教授,所著《空間經濟學:城市、區域和國際貿易》(與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克魯格曼等合著)、《集聚經濟學》(與雅克·惕斯)等著作在新經濟地理學領域帶有開拓性,成為經濟學暢銷書。在主旨演講中,他從「空間經濟學」的理論發展與定義入手,結合翔實的數據和史料,剖析了「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所產生的作用。
他認為,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帶來了區域的經濟繁榮,已經充分證明了多樣化引領合作的必要性。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對於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未來,全球性的合作必不可少,因為多樣性是創新的基礎。我希望『一帶一路』倡議可以繼續發揚光大,未來實現全球的和平合作,建立起國際性的公共基礎設施,從而進一步推動21世紀的全球文化發展。」藤田昌久教授還預言,中美兩大經濟體的競爭會成為未來經濟的主題,但「這種競爭可以是良性的、和平的,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他認為,既然多樣性促進合作和創新,那麼中美完全可以在差異化中找尋更多合作的空間,實現共贏。
在論壇上,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偉、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梁琦分別圍繞「長三角與大灣區的戰略規劃」「人工智能對未來社會經濟系統和學術研究的影響」等主題做了報告。藤田教授還就「人工智能與經濟科學未來」的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介紹和展望。學術界、產業界的代表紛紛就自己關心的問題與專家們展開討論,共同碰撞智慧的火花。
深圳:不必簡單模仿硅谷
「我在深圳看到了很多無人機飛行的壯觀景象,很感慨,這在日本是不可能看到的。如果說之前日本可以做深圳的榜樣,那麼現在,日本需要向深圳學習的東西很多。」藤田昌久教授表示,雖然他來深圳的時間很短,但這座創新城市帶給他太多震撼。「深圳最大的特點是多元化,大多是外來人口,各種文化在這裡交融匯聚。這種多元、互補的區域文化,就是深圳最大的吸引力。深圳開放、寬容,這也為創新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我認為,如果說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深圳完全可以成為創新中心。人們常常把深圳比作『中國的硅谷』,我認為深圳和硅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藤田昌久教授認為,深圳完全可以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他對深圳的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與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核心城市之一,對「一帶一路」建設有着重要的支撐作用。在談及深圳未來的發展之路時,藤田昌久教授和浙江大學趙偉教授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人才。藤田昌久教授認為,未來智能社會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智慧,這是創新的基石,深圳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趙偉教授則認為,除了粵港澳大灣區外,中國也在積極推進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區域的發展,「我相信這會引起區域之間的人才競爭。現在的地區之間,已從原來的傳統的產業競爭變成城市競爭。城市必須更宜居宜業,才能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對於深圳提升競爭力是必不可少的路徑。
高校:理論助推城市發展
論壇上,藤田昌久教授被聘任為哈工大(深圳)空間經濟學特聘教授。為什麼哈工大(深圳)要加大對空間經濟學的研究力度?哈工大(深圳)黨委書記吳德林表示,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城市,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深圳正肩負着更大的使命。空間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國家戰略的實施也將發揮積極的作用。「理論像顯微鏡,能看出細節的問題,也像透視鏡,能看出紛繁現象後面的聯繫,做決策就要找到各種現象後面的聯繫,才能事半功倍。」浙江大學趙偉教授認為,理論研究對於處在發展機遇期的深圳來說必不可少。
哈工大(深圳)作為深圳科技創新的重要陣地,也同時在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哈工大(深圳)發展規劃委員會主席、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教授的帶領下,哈工大(深圳)經濟管理學院老師以創新經濟學、空間經濟學為研究內容,對「一帶一路」、人工智能、區塊鏈、粵港澳大灣區等主題不斷深入研究,加快推動了創新經濟學領域的前沿學術研究。唐傑教授表示,他很欣喜地看到有很多企業界的代表參加了19日的論壇,「高校的研究成果、學術思想惠及產業和社會,這也是高校助力城市建設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