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10月9日,洞口縣大屋瑤族鄉青山村貧困戶潘蔚高興地說:“國慶假期,我們又通過電商銷售了1000多瓶‘瑤味坊’辣醬,純收入12000多元。感謝縣商務部門和鄉黨委政府給我們提供平臺、推廣品牌!”
近年來,大屋瑤族鄉緊盯全鄉整體脫貧目標,以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創新扶貧方式,把電子商務納入扶貧工作體系,搶抓電子商務發展機遇,促進電子商務與精准扶貧的有機結合,引導“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形成了農業發展產業化、農副產品品牌化、電商推廣平臺化的發展新模式。
“精准服務”拓富路
該鄉有針對性地對電商扶貧服務站負責人、有意願開辦網店的貧困學生、返鄉農民工及回鄉創業青年等群體參加縣商務局電商創業培訓,多次邀請縣商務局專家進行電商運營體系技術培訓,擴大電商扶貧參與度。
駐該鄉岩龍村幫扶工作隊——湖南軌道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就立足地域優勢培育壯大以紫米、土雞為主的特色效益農業。2018年,通過電商平臺銷售200多單,線下銷售100多單,交易額達80多萬元。
該鄉青山村貧困戶潘蔚,2016年開始成立辣椒家庭作坊,2018年通過了國家CNAS品質檢測。潘蔚在村鄉兩級電商服務平臺管理員的指導下,通過兩個電商服務平臺以及微信銷售“瑤味坊”辣醬,2018年銷售額達35萬餘元。今年9月,潘蔚參加了中國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受到了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鐵龍及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的親切接見,“瑤味坊”辣醬受到了與會各級領導和食品餐飲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農貨出山”夢成真
大屋瑤族鄉地處雪峰山腹地,交通閉塞、出行不便,農副產品銷售成了當地瑤族群眾的“老大難”問題。
“我們及時啟動電商平臺建設,主動利用‘惠農網’和‘農家好夥計’兩個平臺銷售農副產品。”該鄉電商辦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解決“老大難”問題,該鄉出臺各種激勵措施,教育引導村鄉兩級黨員幹部爭當線上線下推廣員,幫助瑤鄉土特產找市場。
該鄉還成立特色農副產品推廣小組,鄉黨政領導、扶貧工作隊員等親自擔任推廣員,建立專門隊伍,指導農戶發展特色農副產品,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搭建銷售平臺,做好產品品質監管,各村建立電商服務平臺,各村民小組指定一人為電商服務員,面對面指導農戶、幫助農戶銷售農副產品。
該鄉將電商扶貧服務站與縣郵政服務站及電商平臺公司等資源進行整合,鼓勵和支持服務站幫助貧困群眾代購生活用品和農業農村用品等,通過網路商品較實體店便宜的優勢,積極開展為民代購,打通工業品下鄉線上流通,讓邊遠山區群眾真正買得實惠,減少家庭開支。
2017年12月,該鄉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寬頻網路全覆蓋。
在2018“印象洞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中,該鄉展覽了竹筒酒、自製辣醬、熏制產品等,共售出產品金額達10萬餘元。
2019年初,該鄉新峰村幫扶工作隊——市住建局的主要領導主動當推廣員,幫該鄉找到了1萬公斤冬筍的銷售管道。還依託淘寶、天貓、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開設加盟門店,特別是重點培育縣境內中國網路菜市場電商平臺,充分發揮好電商扶貧服務站點中樞作用,由貧困戶將自行生產的綠色農產品主動交到服務站,縮短產品的流通環節,打通農產品進城的橋頭堡,走出“農貨出山”的第一步。
“帶動發展”後勁足
“通過政府推進、市場運作、基礎配套、試點示範,依託特色產業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壯大貧困人群電商經營主體,抓好精准服務、流通環節、帶動發展。”該鄉黨委書記胡文偉介紹,創新的電商扶貧模式拓寬了致富路,每年為該鄉群眾產生收益500餘萬元,通過電商扶貧突出“三抓”助力貧困村整體脫貧。
該鄉馬洞村山上種植茶葉300畝、平地種獼猴桃150畝,每年能產生經濟效益60餘萬元,並輻射帶動周邊大屋村、新峰村的貧困戶發展茶葉種植700畝;高峰村種植天麻10畝;青山村種植羅漢果30畝、白芨10畝等。
為了解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問題,該鄉注重品牌行銷策劃,引導當地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大力推進品牌化建設。目前,該鄉農副產品主要品牌有老爺子竹筒酒、“瑤味坊”辣醬和大屋高山雲霧茶等。
“‘大屋’精神富瑤鄉,電商拓寬扶貧路。”目前,該鄉正依託縣級電商運營服務中心技術力量,重點對農特產品及文化旅遊進行美工策劃,通過淘寶、天貓、京東等知名平臺對包裝的產品進行鏈式推介,進一步提升產品影響力,確保瑤漢群眾如期脫貧奔小康。(劉洗湧 謝定局 周後華 尹林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