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楊凌雲 報導:9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廳召開「北京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專場新聞發佈會,北京市文資辦副主任董殿毅出席發佈會並介紹相關情況。
董殿毅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文化產業在構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和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中的作用日益突顯。北京立足全國文化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充分發揮首都文化資源稟賦和科技創新優勢,以鼓勵創意創新為核心,持續構建「1+N+X」政策體系,積極引領、扶持和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壯大,首都文化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北京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6%,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北京市文資辦副主任董殿毅出席發佈會
產業規模穩步壯大 市場主體快速成長
十八大以來,北京市着眼於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首都文化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總量規模穩步擴大,支柱性產業地位不斷鞏固。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17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700.4億元,是2004年的7倍,十三年間年均增長16.1%;文化產業增加值佔比達9.6%,比全國高5.4個百分點,居全國首位。2019年1-7月,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6803.7億元,同比增長9.3%。
產業集聚水平提升 空間布局日趨合理
近年來,北京市緊密銜接「疏整促」專項行動,積極推動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相關工作。持續開展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和示範園區認定工作,着力構建文化產業功能區、市級文創園區、示範園區、文創街區等多層次、立體化的文化產業空間體系。
越來越多記錄著新中國發展歷程的工業遺產、商業街區已成功轉型為文化空間,成為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力量。比如從百年首鋼到798,從郎園到751,工業遺存與現代文明相融相生,夜遊博物館、24小時實體書店、深夜劇場,還有不打烊的電影院、紅紅火火的文化綜合體,正點亮整個「夜京城」。
文化科技雙輪驅動 新型業態不斷湧現
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數字創意、內容版權兩大主攻方向,聚焦創意設計、媒體融合、廣播影視、出版發行、動漫遊戲、演藝娛樂、文博非遺、藝術品交易、文創智庫等九大重點領域環節,實施九大產業促進行動,為首都文化產業高精尖、高質量發展繪就新藍圖。
積極對接「互聯網+」戰略,制定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產業內生髮展動力不斷增強。今年1-5月,「文化+互聯網」領域實現收入占文化產業收入的42.8%,北京已成為動漫遊戲、自媒體、知識付費等新業態創業公司的聚集地。
文化金融融合創新 資本市場活力涌動
為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困局,北京市綜合運用銀企合作、建立平台、貸款貼息、融資擔保、培育上市、設立基金等多種手段,在全國率先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2018年,北京市中資銀行文化產業人民幣貸款餘額1679.8億元,同比增長19.3%。
為增強財政資金槓桿撬動作用,推出「投貸獎」聯動政策,通過「政策+市場化平台+服務+生態圈」的模式,實現企業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和財政支持資金的無縫對接,在大幅提升文化企業融資成功率的同時,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截至2018年底,「投貸獎」累計支持項目1354個,支持金額7.95億元,拉動投資700.82億元,放大倍數達88.15倍。
消費結構優化升級 文娛服務漸居主導
文化產業在快速發展成為首都支柱產業的同時,也通過提供日益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居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文化和娛樂類消費總規模1628.2億元,同比增長10.8%。
圍繞引導培育文化消費、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北京市陸續推出惠民文化消費季、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文化消費品牌榜、文化消費空間體系等一系列舉措,為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創造經驗,樹立範式。其中,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自2013年起已連續舉辦七屆,累計實現直接文化消費720億餘元。北京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至2018年底累計提供消費補貼1.1億元,直接撬動文化消費7.8億元以上,券額抵扣與合作單位專屬折扣、優惠活動等疊加,總計為北京地區消費者提供優惠約3.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