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近年來,湖北省堅持高位推進,在大力實施「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紮實推進「增量、提質、加綠、添福」四個方面,縣域經濟漸漸駛入發展快車道。2004年全省縣域GDP突破3000億元大關之後強勢崛起,2018年GDP達到2.37萬億元在全省佔比躍升至60.3%。
9月26日,在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小塊頭大能量 縣域經濟強勢崛起」第十七場新聞發佈會上,湖北省經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呂曉華介紹有關情況。
呂曉華表示: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湖北省縣域經濟十分落後、佔比偏小,縣級運轉維持比較困難。進入新世紀,湖北省委、省政府高位謀劃推進,以壯大市場主體來夯實產業支撐;以優化營商環境來厚植髮展沃土;以加大政策扶持來破解瓶頸制約,縣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以江夏高端裝備製造、枝江醫用紡織、谷城汽車零部件等為代表的一批縣域產業集群,通過加快向園區集中布局、集約化集群化發展轉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不斷培育壯大。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34.8:32.0:33.2調整為14.3∶49.1∶36.6,工業成為產業主力軍。縣域經濟產業質效實現了從「農業為大」向「四化同步」的歷史性跨越。
據了解,改革開放以前,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力集中在武漢、宜昌、黃石等產業基礎較好的城市。2000年以前全省無一縣(市)GDP過百億元,2001年塊頭最大的仙桃市GDP剛過百億。2011年塊頭最大的武漢市江夏區GDP達389.9億元,GDP過300億元的縣(市、區)僅9個,到了2018年,全省縣域平均GDP規模達到300.5億元,其中16個縣(市、區)GDP過500億元,武漢市江夏區、黃陂區和新洲區及仙桃市超過800億元,5個縣(市)入圍賽迪發佈的「全國百強縣」。
縣域民生社會保障向「足量高效」跨越。湖北省縣域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395元和15634元,創造歷史最好水平。縣域城鄉消費日趨活躍,農村電商發展迅猛,消費結構發生深刻變革。從2013到2018年,累計減貧555.6萬人、20個貧困縣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2.4%。(吳超群 張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