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文化是一個城市的生命和靈魂,是須臾不可離棄的精神家園。營口不僅是東北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還是中國現代郵政的誕生地,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龍興之地,當這些現代文化與古老文明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一座蘊含了各種能量和活力的城市開始精彩紛呈,鮮活靈動起來。
品鑒「百年商埠 國際港城」全國著名作家行採風團再次深入營口禮德文化腹地,探尋營口禮德淵源。
作家採風團王充閭紀念館題字合影留念
19日,採風團一行走進中國紅十字運動發源地紀念館。據介紹,紅十字運動發源地紀念館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發源地,也是中國紅十字會第一個地方分會的誕生地。作家們逐一參觀了9個展廳的570餘張圖片和120餘件各類文物。館內工作人員介紹,1894年,在中日甲午戰爭的硝煙里,英國醫生、傳教士司督閣等在營口地方官員的支持下,以紅十字會名義租用一家客棧,組建了一所紅十字醫院,開展救治傷兵,救助難民活動,至1895年3月戰爭結束,營口收容傷病員近2000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紅十字戰地醫院,成為中國紅十字運動歷史的發端。1904年,日俄戰爭在東北旅順爆發,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成立後,很快在營口建立了第一個地方分會並展開救護、賑濟工作。兩年間共救治傷兵2.6萬人,接送難民脫離險境1.3萬名。
作家們盛讚,營口不僅是東北第一個開埠通商的城市,是一個「有禮的城市」,更是一個有愛的城市。
作家採風團參觀中國紅十字會運動發源地紀念館
作家們在雷鋒紀念館了解到,雷鋒軍旅生涯的12個第一次,都是在營口。第一次代表新兵發言、第一次寫日記、第一次上政治課、第一次練隊列、第一次練射擊、第一次練投彈、第一次幫助營口市勞動小學掃雪、第一次到營站前儲蓄所存錢、第一次在營口火車 站扶老攜幼、第一次被表彰、第一次拍照、第一次在營口建設小學做憶苦報告。分為《光輝人生》《獨特文化》《軍地情深》《永世傳承》四個部分,通過採用大量圖片、實物、繪畫、場景、雕塑、視頻和電子地圖等方式,重點展示了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一生,特別是雷鋒在營口的事迹和故事,全面展示了獨特的雷鋒文化現象,再現了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駐紮營口15年期間與駐地政府和群眾的魚水深情,充分展示了50多年來營口市弘揚、踐行雷鋒精神的豐碩成果以及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100位先鋒人物的肖像和事迹。 雷鋒文化展覽館已成為營口市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
作家採風團在雷鋒文化展覽館合影留念
王充閭文學館邀知音相應和
文人相惜也相重。在王充閭文學館,作家們逗留時間將近兩個小時。王充閭是從營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著名作家、學者、詩人,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首屆「冰心散文獎」。王充閭先生是營口地域文化的研究者、培育者、創造者和傳播者,有關營口的詩文就有50多篇,既體現了他對於家鄉的深情熱愛,也為家鄉營口創造了文化名片。作家們再次揮毫潑墨,譚談寫下「前人的路,後人的書」,作家們集體簽名;而劉兆林則深情寫下「天下文章,澤被桑梓。」
在記者截稿前一個小時,曾和王充閭先生通話,向他逐一介紹此次營口行的作家,並忐忑地提出一個請求:希望此次作家行文章出來後請他寫序,沒想到先生欣然應允,顯得有些興奮。他說,這些作家都是當今文壇大家,也都是他的好朋友,這多著名作家集體到營口,還是第一次,香港商報做了件大的好事,並囑託多宣傳的的家鄉營口。(王玉春 張鳳強 姜堃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