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西 > 特别报道

山西70年巨變

2019-09-0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張玉蘭  王利萍 報導: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搖籃,是最早叫“中國”的地方。9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佈會,山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惠甯,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樓陽生圍繞“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 開創轉型發展新局面”作了介紹,並答記者問。駱惠甯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山西為共和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自身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從多角度介紹了山西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
 
9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佈會,山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惠甯,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樓陽生圍繞“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 開創轉型發展新局面”作了介紹,並答記者問
 
  百廢待興到百業俱興的巨變
 
  70年來,山西經濟建設實現了由百廢待興到百業俱興的歷史巨變。經濟總量和人均水準大幅躍升,2018年山西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8萬億元,人均GDP超過4.5萬元,分別是1952年的1050倍和390倍。產業結構積極演變,從以農業為主轉向三次產業協同發展,新興工業快速發展,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1.7%,初步構建起了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能源基地作用充分發揮,累計生產煤炭192億噸,占全國的1/4以上,其中70%外調,覆蓋全國2/3以上省份。科技事業成就矚目,在能源原材料領域的創新能力居於全國前列,一批國家級高水準新型研發機構落地山西,湧現出了T1000碳纖維、光伏異質結組件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產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體系正在加速形成。基礎設施日趨完善,2018年底山西全省通車公路里程14.33萬公里,較建國初增長了111倍,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605公里。客運航線252條,通達國內外214個城市,基本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從五、六十年代的“三槽出鋼”“定向爆破築壩”,到八十年代的“三峽1200T橋機”“千萬噸級綜采成套裝備”,再到今天的太鋼手撕鋼、筆尖鋼、全球最大的75立方礦用挖掘機,僅僅在工業領域,山西就創造了數千項的“全國第一”。
 
  極度貧窮到小康富裕的巨變
 
  70年來,山西人民生活實現了由極度貧窮到小康富裕的歷史巨變。與1952年相比,2018年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245倍和156倍,人均消費支出分別增長211倍和129倍。上千萬老區人民擺脫貧困,到2018年底山西有41個縣脫貧摘帽,貧困人口減少到25.5萬,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教育衛生事業飛速發展,與建國初相比,普通高等學校由1所增加到83所,普通中學由34所增加到1787所,衛生機構由1262個增加到4.2萬個,床位數由917張增加到20.8萬張。在民生保障方面,山西不斷擴大社保覆蓋面,持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低保和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有效提升城鄉基礎公共服務水準,全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制,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山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惠甯從多角度介紹了山西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邢寶華攝) 
 
  荒蕪脆弱到綠色宜人的巨變
 
  70年來,山西生態環境實現了由荒蕪脆弱到綠色宜人的歷史巨變。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初期的2.4%提高到20.5%,近年來每年營造林面積都在400萬畝以上,目前森林覆蓋率在3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39個,占全省1/3。右玉縣60年來堅持植樹造林,森林覆蓋率從建國初期的0.3%提高到現在的47.6%,由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堅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目前累計治理面積超過60%,每年向黃河的輸沙量由建國初的4億噸左右減少到目前的1700萬噸。
 
  經濟增速創6年來最好水準
 
  駱惠寧介紹,山西經濟增速已連續兩年多穩定在合理區間,今年上半年GDP增速為7.2%,創6年來同期最好水準。與2015年相比,2018年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由虧損68億元轉為盈利1356億元,財政收入由下降9.8%轉為增長22.8%,一度時期欠發的工資和欠繳的社保基金已全部補上。煤炭去產能走在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30%,整個能源生產和消費正朝著革命性的方向挺進。近兩年山西煤炭年均增長1.9%,製造業年均增長9%,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通用航空、光機電、現代煤化工等產業集群快速挺起。按同比口徑計算,2018年煤炭占工業比重下降2.5個百分點,預計到2022年將實現工業內部製造業和煤炭比重的歷史性反轉。
 
  駱惠寧進一步表示,山西將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開創轉型發展新局面,不斷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山西篇章,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