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8月18日,黑龍江嘉蔭白堊紀生物群及K-Pg界線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嘉蔭化石保護論壇開幕式在伊春嘉蔭舉行。來自美、英、德、法、俄、比、羅、日、朝、韓、蒙、泰、印度、吉爾吉斯、巴西及中國等16國約180名專家及代表齊聚嘉蔭,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討如何加強黑龍江嘉蔭的化石保護和地質文化旅遊開發工作。
會議現場
本次國際大會是由中國古生物學會、自然資源部東北亞古生物重點實驗室(瀋陽師範大學)及東北亞生物演化與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聯合主辦、嘉蔭縣委和嘉蔭縣人民政府承辦。會議旨在進一步深入研究黑龍江省及東北亞地區距今6600萬年前以恐龍為代表的白堊紀生物群及恐龍滅絕的界線(白堊系-古近系界線,也稱K-Pg界線)、宣傳我國近年來在黑龍江嘉蔭及其鄰區取得的豐碩研究成果。對推動我國地學研究、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嘉蔭乃至黑龍江省的文化旅遊事業發展等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德國科學院院士、森肯堡研究院總院長莫斯布魯格 致辭
據了解,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廳等項目支持下,近年來以我國地質古生物學家孫革教授率領的國際科研隊在嘉蔭發現了我國首個具有確鑿證據的白堊系-古近系界線(K-Pg界線)、嘉蔭的K-Pg界線點已被國際上列入全世界105個K-Pg界線候選點之一,此項研究成果對深入了解距今6600萬年前、中生代與新生代之交時期的地球與生物演化、建立我國白堊系-古近系界線標準等也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自然資源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孫革致辭
本次會議將「嘉蔭恐龍及K-Pg界線等科研成果轉化為科學普及與文化旅遊資源、促進嘉蔭地方經濟發展」作為研討的人重要主題。與會專家表示,嘉蔭的恐龍及其相關地學研究成果在我國獨特、具有高水平學術支撐,其知識性和趣味性等將為黑龍江省乃至國內外廣大旅遊者、特別是青少年提供特有的「文化大餐」和旅遊享受;嘉蔭的地質旅遊資源十分豐厚,文化旅遊前景十分廣闊。因此,本次國際會議不僅是我國近年來國際地學學術交流的一次重要會議,也將是黑龍江省首次開展有關地質文化旅遊開發的一次國際盛會。
嘉蔭縣委書記劉福軍致辭
本次大會舉行了15個大會主題報告、10個大會報告、還邀請嘉蔭縣委及縣政府主要領導做有關嘉蔭化石保護和文化旅遊開發的專題報告。會議包括4個單元的學術研討及1天的野外考察。大會已收到專家代表的50篇論文摘要、15個論文展示牆報。來自國內外數十位地質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及眾多的文化創意公司的代表等也專程趕來參加會議。(金麗 張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