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西 > 文化旅游

80名海外華裔青少年來山西永濟尋根

2019-07-1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王利萍 報導:38°的高溫天氣難以抵擋營員們「尋根」的腳步,永濟市普救寺、鸛雀樓、黃河大鐵牛這些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名勝古跡,成為營員們來山西省永濟市尋根的目的地。7月14日,由中國僑聯主辦、山西省僑聯、運城市僑聯、運城學院、運城市古中國文化研究會承辦的2019「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運城營活動,吸引了近80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參加。
 
  一把同心鎖將同學們追尋中華文化的腳步定格;一把鼓錘將同學們對未來的期盼寄託;一次敲擊將同學們對古匠心的好奇喚醒;在永濟普救寺,來自美國、加拿大、意大利近80名華裔青少年,近距離瞭解了《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尤其那一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詩名,形象生動地描寫了鶯鶯盼張生的激動之情,讓同學們充分感受了中國古詩文的魅力。
 
 
  永濟古稱蒲阪,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探尋古文明,尋找華夏之根,當到蒲州城(現在的永濟)。在永濟,這些華裔青少年一起登鸛雀樓,重溫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朗朗上口的五言絕句又一次帶同學們走進了古詩詞的世界。
 
  鸛雀樓之後,孩子們又來到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開元鐵牛,在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兩岸,鑄於唐開元十三年(725),為穩固蒲津浮橋,維繫秦晉交通而鑄,故稱「鎮河鐵牛」。元末橋毀,久置不用,因黃河變遷,逐漸為泥沙埋沒。1998年8月永濟市博物館在蒲津渡遺址上將鐵牛發掘而出。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親眼目睹出土的四尊鐵牛、四個鐵人、兩座鐵山、一組七星鐵柱和三個土石夯堆。而這四尊鐵牛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歷史最久、工藝水準最高的珍貴文物。
 
 
  如今,黃河岸邊古城繁榮的場景已漸盡模糊,但復原的一張張圖稿和一段段影像資料,仍然以莊重的姿態向孩子們訴說著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智慧和力量。每一次觸摸,每一次尋根,彷彿就是孩子們和遠古文明的一次又一次的對話。
 
  據悉,2019「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運城營為期10天。活動緊扣「漢語、文化、尋根」的主題思路,通過豐富多彩的參觀體驗,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人類遠古文化、農耕源頭文化、黃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東民俗文化,感知運城的風土人情,以此增進海外華裔青少年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感情認同,增強他們學習漢語、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和信心。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