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记者 柏永 報導: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背景下,久經歷史洗鍊的徽文化如何激發生命力、影響力與創造力?6月18日,首屆徽學學術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行,國內外徽學研究領域專家學者200餘人齊聚合肥,圍繞這一新命題共話徽學前世與今生,並縱論徽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之道。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本屆徽學學術大會主題為「新時代·新徽學:傳承徽派文脈、創新當代文化」,由安徽省委宣傳部、光明日報社指導,由安徽大學主辦,旨在共同搭建一個交流研究成果、深化徽學研究、展示徽文化魅力的平台。
徽學,是指以徽州歷史文化為研究對象,進而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學問,研究內容涉及面廣、海內外學人關注度高,與敦煌學、藏學並稱中國三大「顯學」。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張碧涌: 打響徽文化品牌 創新傳承方式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張碧涌講話
此間的開幕式上,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虞愛華、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張碧涌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相繼致辭。
張碧涌指出,「通過今天留存下來的各種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我們可以感受到徽州當年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繁華;通過對明清徽州歷史文化發展脈絡的梳理,我們可以明白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人文情懷。」
張碧涌直言,徽州和徽州所誕生的「徽學」不僅是海內外學術界可資利用的無窮寶藏,也是對當下安徽乃至全國文化繁榮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的豐富資源。人類歷史的長度、文化的廣度、學術的深度,都可以在徽學當中看到清晰的脈絡。
他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會議,挖掘徽學中最優質、最精良、最有現代意義的精神內核,既不脫離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又能與時俱進對接新時代。通過本次會議的探討,打響徽文化品牌,把徽學在更高層面上推向世界。
針對如何打響徽文化品牌,張碧涌獻出三條計策,包括注重提升文化原創力,注重發揚開放、包容、創新、合作的精神以及注重創新表達方式、拓寬傳播路徑。他建議,安徽要把原創力貫穿於文化建設與文化生產全過程,推出文化精品,築造文化高地,同時要有效藉助高新科技手段和新型傳播渠道,把徽文化的故事講給世界,提升其國際影響力。
推動徽學走向新的更高的學術境界
在當天的講話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對徽學地位及其學術研究的成績予以肯定。他分析稱,徽學博大精深,文書資料宏富,是取之不竭的文化寶庫,弘揚徽學精神和學說,是徽學研究者的應盡職責,它本身具有很強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講話
「21世紀,徽學必將走向世界。」高翔說,「以義統利的義利觀,公私兼顧的公私觀、民富國強的家國觀、遵守契約的誠信觀、衝突融合的和合觀等,對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展望徽學研究的未來,高翔給出四點建議,一是堅持用科學的方法論研究徽學;二是堅持關注重大問題,特別是基礎性理論問題,為揭示中國歷史道路提供學理支撐;三是堅持以史經世,為解決當今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供思想和智慧支持;四是推動多學科融合發展,擅於從多維度、多側面、多層次觀察問題,推動徽學走向新的更高的學術境界。
徽學研究是一項宏偉的系統工程,需要開闊的胸懷和宏大的視野,需要中外學者的共同努力。高翔表示,期望徽學研究在未來的進程中實現基礎資料整理工作的更進一步,把提煉徽文化基本價值、增強徽文化時代性、推進徽文化走向世界,作為徽州文化研究的三個新的生長點。
隨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文字學學會會長黃德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安徽大學黨委書記、安徽大學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院長李仁群,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葉顯恩、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欒成顯與安徽省徽學學會會長、安徽師範大學教授王世華分別作主旨報告,中山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史學會副會長陳春聲作書面報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作《以科技領徽風皖韻 以教育啟文化傳承》主旨報告
當天下午,本次徽學學術大會還舉行了四場研討會,主題分別為新時代的徽學理論與研究方法、社會變遷視野下的徽州文化、徽州商人與商業變遷,以及徽文化的創新與實踐。
根據會議安排,6月19日,將舉行主題為「傳統地域文化與當代中國」的圓桌會議,並舉辦「新時代–新青年–新徽學:我眼中的徽州與徽州文化」徵文比賽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