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河坪村茶場
(一)
【香港商報網訊】湖北襄陽,有着3000多年的茶葉種植史。其中,南漳、保康、穀城三縣是農業部劃定的「長江上中遊特色和出口綠茶重點區域」中優質綠茶、紅茶、黑茶生產的「最宜區」。
晏山村和斷河坪村都歸屬於南漳縣板橋鎮,兩村相鄰,獨特的自然環境、潔淨的空氣及高海拔雲霧山區,使得此地種植的高香茶遠近聞名。
從襄陽市區出發,經過崎嶇的山間水泥路,筆者花了4個小時開車進村。休整片刻後,肖滿帶着筆者去白龍嶺,一道連接晏山村和斷河坪村的山嶺,山上種滿了茶樹。
肖滿生於八十年代末,不是本地人。他去年從村子裏承包了茶園,新舊開辟的茶園加起來有七八百畝。在振興鄉村的大潮裏,他希望自己有一番作為,能為大山的村民做一點奉獻,於是從繁華熱鬧的城市走進農村,把美好的年華嫁接於大山深處。
晏山村茶場
筆者趕到白龍嶺的時候是下午兩點多,顯示儀顯示海拔在1000米以上。這裏天空澄澈,周圍山脈延綿起伏,隨手一拍,皆是可做屏保圖片的藍天白雲。山裏春天來得遲,外面儼然「人間四月芳菲盡」,而這裏的桃花、梨花、櫻花、油菜花正是盛開,茶樹剛剛發出新芽,翠綠的嫩尖在陽光下散發著清淡的香氣。
抬眼望去,山腳下的茶樹一排排螺旋式的盤旋到山頂之上。肖滿帶着筆者,從茶樹間穿行,滿山的舊葉新茶間,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園裏勞作的採茶女。
這個時節,市區人已經開始穿襯衣和薄外套了,這四十餘位採茶村民,則穿着棉襖,或是厚厚的妮子大衣,分散在茶園裏。袖子前段套著袖頭,胳膊彎挎著竹籃,手在新茶上來回移動,像蜻蜓點水般掠過一片片新芽,一會兒的功夫便采滿了竹籃。
採摘的新鮮芽茶
筆者好奇地問怎麼沒有男人採茶?肖滿表示,這種勞作是沒有年齡性別限制的,誰願意做都行。一位紅衣服的採茶女說道:「男人手腳笨,采著采著會一下子把茶樹連根薅起來了,採茶這活得心靈手巧……」她比劃著,不覺又哈哈大笑起來,那奔放的笑聲便開始在山間迴旋。
筆者自覺採茶不是什麼難事,站在一排茶樹旁學着她們採茶,剛掐幾片,紅茶女上前提意見了:不能掐,要是掐的話,茶葉梗就變成黑色了。她在一旁做示範,捏著茶葉快速的輕輕一扯,再扯,幾片茶葉落在掌心。筆者學着她的手法採茶,速度慢,掌握不住力道,照這樣的速度,怕是一天也采不到兩斤。她看着筆者說,「這採茶啊跟納鞋墊一樣,看着容易,做起來難哦。」
採摘歸來
山頂上的太陽光強烈,採茶女們或戴着寬大的遮陽帽,或打着傘。但由於遮陽工具的局限性,再加上長期勞作的緣故,她們的手大多粗糙、呈黃褐色,而採茶時間久,也導致他們的指腹呈現青灰色。但這並不能阻擋她們對美的追求,幾乎每個採茶女都戴有首飾,甚至戒指、耳環、手鐲、項鏈一身齊全。
(二)
聊天之餘,筆者注意到,一群雞排著隊從茶園過道裏「氣定神閑」地走過,一路還「咕咕」地「唱歌」,偶爾在茶樹下刨動幾下。
為茶場除草除蟲的土雞
這雞有何作用?肖滿解釋道,由於茶園沒有用農藥,曾備受野草的困擾,光割草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後來在中科院朋友的指導下,運用了這種「茶園養雞」的生態養殖模式,茶葉、養雞雙豐收。茶園裏養雞可以節約養殖場地、節約飼料,更有利於清除茶園雜草,以及一些茶樹的蟲害。不僅如此,散養雞的雞糞也是很好的有機肥。
一位村民手握三個雞蛋,高興的向筆者展示。這裏的雞下蛋沒有準確的地點,採茶女拾到後便歸自己,這些意外的收獲給採茶工作增添了不少驚喜。
大山人寬厚,肖滿敬重這裏的村民,也盡可能給予他們幫扶。這裏的氣候和土地適合種茶,村民或多或少種一些茶自己喝,肖滿會免費為他們提供茶葉加工。
肖滿在茶葉加工廠晾曬茶葉
晏河村的晏書記對肖滿這些承包商贊不絕口,他表示,晏河村曾屬一般貧困村,現已實現全部脫貧,而村民實現脫貧是多方面幫扶的結果。
晏河村山多田少,種茶、茶園維護、採茶、制茶、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人力,白龍嶺茶園為這裏的村民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目前正是採茶季節,晏河村裏的村民不夠用,肖滿等人便每天到斷河坪或附近村子招人,車接車送,中午管飯,工資每日現結,為多個村子帶去幫助。除此之外,隨着茶園的規模化種植與規範化管理,白龍嶺的茶品質也較以往提升了不少。
菜農將採摘到的新鮮茶葉分類挑選
傍晚,採茶人交茶。廠房裏的席子上,簸籮裏,攤放著嫩綠的新茶。擇掉部分不合格茶葉,村民按重量獲得勞動報酬。多勞多得,採茶多者,每日可收入一兩百元。村民拿到錢很開心,一位大姐還晃着錢給筆者看,辛勤付出後她們滿心歡喜。
夜晚已至,月牙當空,群星閃爍,周圍的一切都安靜下來。只剩機器嗡嗡的轟響,殺青、揉茶、捋條、烘幹、提香,五道工序,每道工序用不同的機器,整個流程需要六個小時。與白天不同,晚上勞作的全部是男人,他們正在製作新茶。
茶農在檢查殺青後的茶葉
肖滿堅持送筆者下山,順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走了一段路,筆者遙望,夜色裏醒目的除了月亮星星,還有廠房裏那盞明亮的燈光。(蔡詠梅 秦慈坤 周政 吳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