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吳超群 報道:4日上午,記者從湖北省委宣傳部舉行的湖北自貿區掛牌兩周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湖北自貿區總體方案170項改革試驗任務中,114項中央事權任務、46項地方事權任務共計160項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另有10項中央事權任務正在加快推進,力爭在2019年年內取得積極成效。
自2017年4月1日掛牌成立到2019年2月,湖北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25622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85家,合同外資額38.3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29.6億美元,進出口總額1996.4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774.5億元人民,出口1221.9億元人民幣。2018年全年,湖北自貿試驗區新增專利申請33492件、新增專利授權15067件,1154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2.3億元。湖北自貿試驗區以全省0.065%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全省同期約13.5%的實際利用外資、30.9%的進出口、25.8%的專利申請、23.5%的專利授權,顯現出強勁的對外開放高地效應和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已經成為推動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湖北省商務廳副廳長胡中海介紹,湖北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優化金融服務、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等領域大膽試驗,現已形成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其中7項已在國家層面推廣,57項已經在省內推廣,另有29項將於近期推出並在省內推廣。
在國家層面推廣的7項成果中,先出區後報關、先放行後改單等2項作為改革試點經驗由國務院發文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政務改革、無申請退稅、手機版電子營業執照、關稅保證保險等4項由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簡報供全國學習借鑒,國地稅一窗通辦創新做法被國家稅務總局採納並在全國稅務系統推廣。
中央設立湖北自貿試驗區,並賦予「中部有序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集聚區」的戰略定位,就是要在湖北加快打造一批重點產業基地,為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目前,武漢片區依託國家記憶體基地、國家資訊光電子創新中心、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等重大項目平台,成功吸引美國半導體設備、科大訊飛、上海聯影、小米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落戶,並帶動一批「互聯網+獨角獸」企業不斷壯大,武漢片區正逐步成為中國光通信領域最大的技術研發和生產基地,國內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國際市場佔有率達25%左右,現已完成「芯屏端網」全產業鏈佈局,正努力打造超萬億產值的世界級產業集群。
襄陽片區着力打造區域性生產性服務業高地,引進英諾迪克產業加速器、九龍雲端創業園、智慧財稅中小企業孵化器、金融產業園、人力資源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智慧財產權維權和技術轉移工作站,為企業提供創業孵化、人崗匹配、融資交易、成果轉化、外貿出口、掛牌上市等全生命週期要素支撐。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已形成整車研發、生產、檢測、售後、動力電池生產及回收利用等完整產業鏈,2018年規模以上新能源汽車產值143.6億元,同比增長26.8%,正全力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
宜昌片區生物醫藥、電子資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和現代服務業六大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擁有全球最大的金剛石鋸片基體生產出口基地和全球第三大鋼琴生產基地,擁有亞洲最大的活性乾酵母研發生產企業安琪酵母、亞洲唯一的全系列和最大插齒機和銑齒機研製企業長機科技、亞洲最大的醫用丁基膠塞生產企業華強科技等一批國際化企業,人福藥業佔據全國麻醉藥品市場60%以上。目前,宜昌片區正着力培育工業經濟、平台經濟、物流經濟三大千億產業,進一步推動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