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白山市市長王冰 徐雅竹/攝
【香港商報網訊】白山市地處吉林省東南部,是國家首個全幅員森林旅遊區、重點生態功能區和中國十大生態屏障之一,可以用四個詞來形容,沃土生金、水源富集、參葯飄香、美景如畫。面對如此的優良生態環境,如何處理髮展與保護生態之間的關係?如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白山市市長王冰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前於北京接受了本報記者記者的專訪。
力求「新五樣」替代「老三樣」
記者:十九大之後,全國各地都開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新一輪區域競爭,在這場競爭中,白山將如何走出一條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王冰:白山如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我認為就是要立足於我們的生態優勢,打造大生態、大健康、大旅遊、大服務、大文化深度融合發展的綠色產業體系,也就是要建立這種綠色產業體系,找到打通「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和「金山銀山」的之間的通道。我們森林覆蓋率非常高,這裡就是一片綠水青山,那麼如何走出高質量發展道路,就是要構建這樣一種綠色產業體系。原來白山主導產業就是煤林鐵「老三樣」,過去佔比高達50%以上,產業鏈條非常短,就是挖煤賣煤、挖土賣土、挖沙賣沙、採石賣石這樣一種產業,「原字號」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資源消耗大的問題日益凸顯,不僅造成發展的低質量和低效益,還帶來了採煤塌陷、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嚴重的生態問題。現在隨着整個長白山林區全面禁伐,煤炭資源日益枯竭,國家加大去產能力度,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可以說轉型升級刻不容緩、迫在眉睫。我們目前正在大力發展「新五樣」,立求「新五樣」替代「老三樣」,「新五樣」:一是以硅藻土為代表的礦產新材料。二是礦泉水產業。三是醫藥健康產業,四是旅遊產業。五是現代服務業。
發展必須把生態放第一位
記者:白山市如何處理髮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係?
王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白山的最佳底色、最好資源、最大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是白山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源、立市之本。在發展過程中決不能把生態破壞了,把「本錢」丟了,決不能吃子孫飯,斷子孫路,一定要把生態放在第一位。我們針對生態立市戰略提出了三條工作主線:發展、生態、民生,把生態放在突出位置,可以說是「前保發展,後保民生」 。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建設吉林省東南部綠色轉型發展先行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奮鬥目標,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生態工程,持續打好大氣、水體、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產業,實現「一個領先、四個更加」目標,也就是生態環境質量全省領先,生態空間格局更加優化,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生態資源優勢更加突出,生態承載功能更加完善。
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政策傾斜力度
記者:您這次參見全國兩會,帶來了哪些建議?
王冰:結合地方實際和工作實踐,提兩點建議:一是建議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差異化考核。我國國土面積廣袤、環境多樣,各地的自然資源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承載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以白山市為例,作為吉林省唯一一個所屬6個縣(市、區)都是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地區,承擔著保護生態和發展經濟的雙重任務,然而隨着長白山天然林禁伐、煤礦去產能等因素影響,發展遇到較大困難和挑戰。建議國家對白山這樣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重點考核生態環境質量、民生改善等指標,取消或適當降低GDP、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的考核權重,引導重點生態功能區實現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二是進一步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政策傾斜力度。當前,國家在政策上、資金上不斷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的扶持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對於白山這樣的地區來說,由於建市較晚,底子薄、基礎差、欠賬多,加上基礎建設成本高、歷史遺留問題紛繁複雜,地方經濟發展受到很大制約。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對白山這樣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力度,在文化、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特別是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在具體項目實施上適當降低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比例,並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權限。(徐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