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天津 > 特别报道

天津濱海新區勁筆揮寫綠色生態新畫卷

2018-12-19
来源:香港商报网

        改革開放先行區 繁榮宜居智慧城


  天津濱海新區勁筆揮寫綠色生態新畫卷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邢寶華 報導:白鷺掠過,翩躚起舞;蘆葦深處,鳥鳴歡歌。時至深冬,又到一年候鳥遷徙季,素有「鳥類天堂」美譽的天津北大港濕地迎來了最美時節:蘆葦隨風飄揚,堿蓬草深紅多姿,在這如畫如詩的意境中,萬羽候鳥翔舞,水天一色,動靜相宜,生機勃勃。遠遠望去,美輪美奐,宛如純淨的童話世界。
 
  鳥類擇地而棲,用翅膀標注一座城市的生態指數,是最公平的環境檢測員。
 
  美麗天津,生態濱海,是中國東部濕地水鳥重要遷經區,是國際鳥類遷徙九大線路之一的咽喉地段,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重要驛站。目前,有記錄到此遷徙棲息的候鳥達249種。據悉,包括北大港濕地、中新天津生態城和漢沽沿海灘塗在內,整個濱海新區棲息的候鳥已超過50萬隻,總量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候鳥的到來反映出濱海新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始終堅持把可持續發展擺在重要位置,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生態環境水平全面提升,在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的道路上步穩蹄疾。
 
  濱海新區至今成功舉辦過三屆國際觀鳥文化節,搭建起向海內外展示天津乃至生態文明建設的多彩舞台。由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等單位舉辦的國際觀鳥節全方位展現了濱海新區豐富的自然景觀、獨特的生態魅力、和諧的宜居環境。進一步喚起公眾熱愛自然、保護濕地、關注鳥類的責任意識。
 
  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12年來,天津市濱海新區不僅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更在保護環境、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多年來,濱海新區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污染綜合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形成生態環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正在把城市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濱海新區內由中新兩國共同投資建設的中新天津生態城,10年前還是一片鹽堿灘塗,如今已是滿眼綠色,一系列綠色發展經驗正在逐步向全國推廣。
 
  在濱海新區美術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正在行進中。時間恍惚間,34年前的一幅照片上,彼時鹽堿荒灘上破土而生的一抹綠色向如今的滿眼綠城致敬。面向未來,踏上新征程,一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在濱海新區響徹長空。
 
中新生态城慧风溪公园
 
  污水「一網打盡」
 
  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優美的水生態成為彰顯濱海新區特點的重要元素,更成為一張展現城市之美的亮麗名片。
 
  濱海新區地處海河流域下游,擁有海河、永定新河、獨流減河等7條一級行洪河道,滄浪渠、青靜黃排水渠、北排河等6條二級排澇河道過境入海,上游來水幾乎全部為劣V類,汛期污染程度更高,僅靠新區境內水體無法有效稀釋,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務艱巨。
 
  濱海新區系統治理水污染,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鞏固清水河道治理成果,全面消除建成區水體黑臭。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完成27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新地標運行,新建改造3座污水處理廠、3座再生水廠,提高污水收集率和運行負荷率,實現污水「一網打盡」。實施雨污分流工程,今年計劃完成城市排水主管網雨污分流改造20公里、32個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未來三年建設雨污排水管網90公里,實現污水、雨水各行其道。落實污泥處置「五連單」制度,實現污泥全部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
 
  節約保護水資源,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推進水資源集約節約、綜合利用,堅持分質供水、優水優用,嚴格用水總量控制、計劃管理、量化考核,從嚴限制地下水開採,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強水質監測,配合做好北塘水庫水源地保護,保障飲水安全。
 
  整體修復水生態,建設區域循環水系、南北連通水系,近期實現兩區循環、三系連通,形成以「中心橋北幹渠-八米河-十米河」為主線的北水南調連通水系,加強生態補水,讓水連起來、流起來、活起來。全面落實「河長制」管理,發揮三級河長作用,實現全區579條河道、400座水庫坑塘長效管理、常態治理全覆蓋,促進自然生態、河湖生息、水質還清、水體還美。
 
  推進加油站雙層罐體更新改造,完成501個地下油罐改造。抓好排海口整治,天津港一號雨水泵站整改工程進場施工。新建提升9個地表水自動監測站房。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35座污水處理廠達標率由2013年的57.9%提升至96.3%。
 
生態城鳥瞰
 
 
  居民散煤「清零」
 
  家住濱海的市民明顯感覺到,一年四季見到藍天白雲的機會比以前多了起來。這是緣於濱海新區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手腕治理大氣污染。
 
  近幾年來,濱海新區抓住牛鼻子,圍繞「控污、控煤、控塵、控車、控新建項目」,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堅持從源頭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推進72家排放大戶企業優化減排方案,挖掘減排潛力。2017年削減化學需氧量1429.14噸、氨氮136.47噸、二氧化硫9174.61噸、氮氧化物1.45萬噸,完成減排目標。對「散亂污」企業全面整治,截至目前關停取締1432家,搬遷改造13家,原地提升改造330家。
 
  實施散煤清零行動。2017年,城區9183戶居民清潔取暖任務全部完成;農村地區10079戶實現清潔取暖。2018年新區持續推動清潔取暖工作,除對納入相關拆遷搬遷計劃的採用無煙型煤取暖外,實施居民煤改清潔取暖39235戶,今年將實現居民散煤基本「清零」。
 
  2017年,天津市政府印發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4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的明確要求,較國家提出的任務完成時限提前3個月。停止接收汽運煤炭,天津港每年減少柴油車運輸200萬輛次以上。2018年上半年天津港完成海鐵聯運27萬標準箱,增長63.7%。海鐵聯運通道達30餘條。未來,天津港將加強煤炭鐵運能力,煤炭將全都改用鐵路方式集港。
 
  在控制新建項目方面,濱海新區控制煤炭新增量,嚴格實施總量控制,除因特殊情況待建或改建的熱電聯產工程項目外,新建項目嚴禁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不再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自打響2017年-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以來,新區未審批燃煤發電項目。
 
  與此同時,濱海新區推動清潔能源項目建設,2017年實現漢沽灑金坨和捷地減河等風電項目竣工發電,十多項光伏發電項目併網。
 
高鐵站
 
生態城淨湖
 
  構建濕地保護體系
 
  北大港濕地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也是京津地區的一顆明珠。濱海新區對標國家級濕地保護區、國家重要濕地,高標準開展建設、管理、保護工作,強化保護區監督管理,構建濕地保護體系。
 
  濱海新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全面推進美麗濱海建設,《天津市濱海新區濕地與野生動物保護工程實施方案》《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實施,以北大港濕地保護區作為起步區,劃定了禁止一切與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不允許任何車輛隨意進入的生態紅線,建設國家級生態公園,濱海新區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的意識更強、標準更高。
 
  濱海新區有陸域濕地886平方公里,是中國東部濕地水鳥重要遷經區,也是國際鳥類遷徙九大線路之一的咽喉地段和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重要驛站。目前,有記錄到此遷徙棲息的候鳥達249種。濱海新區至今成功舉辦過三屆國際觀鳥文化節,搭建起向海內外展示天津乃至生態文明建設的多彩舞台。
 
  濱海新區搞好生態補水,今年已完成生態補水7000萬立方米,新增有水濕地面積13平方公里,有水濕地面積保持140平方公里。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全面退出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種植養殖活動,拆除漁鋪193個、2721平方米;按國家級濕地標準,核心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緩衝區實行半封閉式管理,退出一切人為活動,全面提高濕地保護管理水平;按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方式,持續恢復提升濕地生態功能,穩定濕地面積,提升濕地環境質量;按統籌布局、和諧共生的原則,全面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同時恢復植物群落,增強生態系統結構穩定性。
 
  經過努力,濱海新區將把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建成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主旨,以鳥類保護為核心,以濕地保護為重點,以觀鳥賞景為特色的國家級自然保護示範基地。
 
宜居濱城
 
  打造綠色樣板
 
  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秉承「綠色、低碳、生態、宜居」的建設理念,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方法,目前已在探索實施綠色建築標準體系、適宜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成了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築標準與國家標準的對標,啟動了北方綠色建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籌建工作,並建立針對綠色建築規劃、方案、施工等多個環節的管理與評價機制,在建築產業化、可再生能源、海綿城市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生態城已獲批「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國家綠色生態城區」、「北方地區綠色建築基地」、「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等稱號,在綠色生態示範城區建設方面取得了應有的實踐和示範意義。
 
  在規劃建設初期,生態城就組織中新雙方專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態城指標體系。其中明確要求綠色建築達到100%,為實現這一目標,生態城借鑒各地綠色建築政策及相關實踐經驗,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體系。生態城全面推行綠色建築,將達到綠色建築標準作為建築工程的入門條件,要求任何開發企業都必須遵循這個原則、任何類型的建築工程項目都必須符合綠色建築標準。
 
  生態城制定建築全生命期標準體系,於2009年編制並頒布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設計標準、施工規程、運營導則,形成了全生命期標準體系,為生態城各類建築設計施工提供了技術依據。生態城創新建立第三方綠色建築評價機構,組建了國內第一家專門從事綠色建築評價和研究的綠色建築研究院,在建築方案、施工圖、規劃驗收以及運行等階段,對區域內的建築工程開展綠色建築評價。生態城執行更嚴格的建築節能標準,率先執行四步節能標準,嚴格控制項目能耗。
 
  目前,生態城已經開工建設的1340萬平方米建築均符合綠色建築要求。其中83個項目獲得國家綠色建築標識,佔天津市總綠色建築項目的40%,二星級及以上的高星級綠色建築標識75個,獲得綠色建築運營標識項目3個,獲得綠色建築創新獎項目8個。建設了服務中心、公屋展示中心、代謝病醫院、第一中學等一批有特色的綠色建築項目。目前已建成的700萬平方米建築均符合能耗要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3.5萬噸。預計天津生態城全部建成並運行後,2500萬平方米的建築每年可節能標準煤約12萬噸。
 
  將建生態屏障
 
  濱海新區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2018-2019年度城市綠化建設計劃啟動28661畝,其中雙城之間綠色生態屏障成重頭戲。屆時,濱海新區百姓將享受到更好的綠色生活,環境空氣質量也將進一步改善。
 
  據了解,按照天津市《雙城中間規劃管控和實施方案》,強化雙城之間綠色生態屏障功能,優化城市空間格局,綠色生態屏障的建設是今年濱海新區城市綠化建設的重點,共建3015畝,分布在保稅區、高新區。將更好展現後現代生態文明理念,把建設呈現「大水、大綠、成林、成片」景觀的「雙城生態屏障、津沽綠色之洲」的景觀理念加以落實。
 
  道路綠化工程將繼續成為新區綠化的重點。2019年,濱海新區將實施唐津高速濱海段生態綠化提升工程、塘漢公路道路綠化景觀工程二期、漢沽五經路及東風路延長線綠化工程等,這些道路綠化工程綠化建設以大綠為主,體現層次感、厚重感、色彩感。栽植行道樹喬木,以國槐、白蠟等適合在新區生長的樹幹挺直且規格和分枝點一致的樹木為主,其他綠地以栽植國槐、白蠟、金銀木、金葉槐、太陽李、碧桃等耐鹽堿品種為主,立交橋橋區綠化喬灌木搭配,節點可配置適量草花。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高「顏值」的生態環境將為區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綠意盎然的濱海新區,正腳步鏗鏘,向着綠色高質量發展堅實邁進,天藍地綠水清景秀的海濱城市觸手可及,一座繁榮宜居智慧新城的畫卷正在渤海灣畔徐徐展開。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