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刘晓寒 报道:9月19日,广南八宝—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论坛在云南文山州广南县举办,标志着中国·广南2018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正式拉开帷幕。论坛上,来自中国、法国、缅甸、埃及、孟加拉国等国家的20位知名稻作文化学者和近60名企业家,围绕稻作经济贸易、稻作科技发展、稻作文化传承展开讨论,共同探讨稻作行业的发展前景。
据了解,作为中国·广南2018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论坛旨在通过发掘稻作文化,提升稻作产业价值。论坛大咖云集,来自法国、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埃及、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专家,通过阐释当地水稻的历史文化、栽培技术、产业经济,共同对“稻作文化”的大主题进行了交流;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副司级调研员黄凤显以“?洛山歌与壮族稻作文化”为题,从文化的角度来谈稻作;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昆声做了“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的发言,云南合伙人工场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龚世强则从旅游角度来谈“广南稻作文化——必将成为云南乃至全国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论坛上,学者们肯定了广南壮族在水稻文化发展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八宝米的生产的优良生态环境,提出了让稻田成为生活场景、让耕作成为文娱方式、让稻草成为游乐产品、让贡米成为艺术作品、让稻乡成为诗意栖息地的新理念。
广南以稻为生,与“那”为伴。在广南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了全县总人口的42.6%。世居广南的壮族人民最善耕耘稻田,并依靠稻作世世代代在此繁衍和发展。稻田在壮语中称为“那”,壮家人与“那”相生相伴,造就了以“那”文化为核心的稻作文化和民俗、节庆、饮食、服饰文化,并与句町文化、铜鼓文化、地母文化相融合,使广南稻作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质。2017年11月在广南县坝美镇大阴洞遗址出土的碳化稻,充分证明了广南县是世界重要的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
据悉,中国·广南2018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将从2018年9月19日持续到10月6日,除了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论坛,还将举办秋收礼祭暨皇家御田揭碑仪式。时值八宝米新米上市,旅游文化节期间还将举行贡谷拍卖、八宝贡米新品订货会、稻花香露营音乐节、宝莲蹬公路自行车赛、河灯祈愿等系列精彩活动,意在通过本地特色饮食、田园风光、体育运动项目,向省内外游客展示广南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稻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