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刘洗涌 通讯员 刘登科 报道:近日,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佘家村村民秦德彬在自己的猕猴桃地里除草,望着密密匝匝挂满技头的猕猴桃,他感慨万端。过去,他靠采摘野生的猕猴桃赚点小钱,而今他三年前栽培的红心猕猴桃3.5亩地已经全部挂果,去年他摘了700多斤,收入7000多元,今年预计每亩能产2000多斤,收入可突破7万元。秦德彬像喝了蜜一样,心里乐开了花。
佘家村是绥宁县贫困村,地形特殊,气候宜人,溪水长流,高山环绕,共有野生猕猴桃11300亩。野生猕猴桃每年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被誉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2015年,县科学技术局到该村实地考察,认为该村野生猕猴桃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要靠天“吃饭”,丰年时群众有收入,歉年时群众没有多少收入;为了改变这一格局,县科学技术局为他们引进了四川红心猕猴桃产业。一方面为该村广大种植户购买苗木、搭建棚架、还为他们请来湖南农大猕猴桃专家王仁才教授做技术指导;另一方面通过邮乐购等网络商务平台,为村民寻找销售渠道和消费市场;同时,该村还成立了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融入贫困户发展产业,达到脱贫目的;此外,该村投资15万元正在修建造一座冷冻库,为村民种植的猕猴桃冷藏保鲜。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村红心猕猴桃种植已达210亩,丰产时可为全村带来500多万元收入。村民黎均民种植红心猕猴桃也尝到了甜头。他说,过去我种水稻要忙半年,但现在在教育科技局的指导下种植红心猕猴桃最多忙三个月,收益却比种植水稻高出20多倍,科学技术的确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