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吕斯达 通讯员林钦固报道:7月15日,第十三届两岸青年联欢节•2018两岸青年人才文创设计邀请赛在安溪县蓬莱镇清水岩景区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国立台北商业大学及网络报名的19支文创团队近百名青年设计师参与此次比赛。
文化符号表达乡情记忆
“本清水岩,名淡水寺;辟草莱地,造蓬莱山”。启动仪式当天,两岸文创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循着佛香,访古探今,共同寻觅最能表达清水祖师文化精髓的符号和表现形式。
清水岩是海内外清水祖师的祖庙、闽台四大民间信仰之一,千年清水祖师是闽南民间信仰中闽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清水祖师文化信仰者逾亿人,清水祖师分炉分庙数千座,仅台湾就有安溪清水岩分炉分庙500多座,信众超千万。
“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拥有并传承着共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意最丰富的资源,文化为针,创意为线,正成为两岸文创青年设计的灵感来源。”活动主办方介绍,此次邀请赛在安溪清水岩开赛,将利用清水祖师信仰这一两岸共同的文化纽带。让两岸青年以“清水祖师”文化为题,尽情发挥表达。
本次邀请赛得到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安溪县人民政府、共青团泉州市委员会、共青团福州大学委员会、中共泉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泉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大力支持和关心,通过活动,传扬清水祖师文化的精神内涵,聚焦乡村振兴,助推旅游发展,为“南国蓬莱仙境”注入两岸青年才子的创意文化元素。
创新视角推高旅游品位
本届赛事以深根两岸同胞的“清水祖师文化”为主题,内容包括清水祖师文化旅游伴手礼设计与清水岩旅游景区纪念门票设计两个项目,其中清水祖师文化旅游伴手礼设计文创周边产品及其外包装,每支团队提交不少于5个产品应用方案。
“清水祖师在台湾、东南亚信众甚多,但其文化元素未能得到充分提炼。两岸青年才俊共携手,用一个产品讲好清水祖师信俗故事,用一个符号诠释清水祖师文化精髓。让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并获得市场、国际化机会。”出席活动的安台青年交流中心、安溪县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来自台湾高雄的知名“创客”黄四耶如是说。
长期在台湾负责社会创新、循环经济、新三创的项目的金门县青年发展协会理事长陈宇华告诉记者,建寺近千年的清水岩处处有文创元素,将掀起两岸青年创新、创意的头脑风暴。如景区纪念门票设计可以从景区建筑、清水祖师塑像,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设计的元素。而旅游伴手礼设计则可以挖掘清水岩保存千年的闽南文化底蕴,嫁接安溪铁观音、藤铁工艺、土特产等产业优势,不仅可以做到“小而美”还可以融入国际流行元素。
活动当天,金门县青年发展协会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福建省安溪县分公司通过签订商贸合作意向书。双方将通过双向交流合作推进2018两岸青年人才文创设计邀请赛设计产品的落地、转化。
据悉,本届赛事也通过互联网面向社会征集文创作品。现在已经有台湾中国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国立云林大学等5支团队报名参加网络征集。比赛将于7月19日-20日将对参赛团队及网上提交的作品进行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获得最高3万元的奖金。同时,获奖团队主要设计者将被授予“安溪县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三创平台深化人才交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活动为我们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我们磨练意志,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空。”活动当天,来自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艺童深有感触。
来自台北商业大Team Pork文创团队的武广恩对此次比赛也充满期待。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爷爷就告诉他清水祖师的传说和清水岩秀丽的景色。今天来到实地,感觉既亲切又熟悉。相信自己团队成员一定能迸发灵感,表达出亲民、具象的清水祖师文化。
在未来的几天,王艺童与武广恩将携手一同用脚丈量,用眼睛发现清水岩的千年古道、“帝”字形建筑和藏于岩洞、壁刻上的文化符号。并设计出精美、创意、富有视角冲击力的文创方案来。“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大赛给了我这样一个和台湾年轻设计师们交流的机会,希望通过比赛收获更多新的理念和不一样的思维。”来自厦门大学培风图南文创团队的刘硕诗如是说。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助力两岸青年逐梦圆梦。像王艺童、武广恩和刘硕诗一样,此次报名参赛的近百名青年设计师都将此次邀请赛视为拓展视野、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也是此次邀请赛举办的主要目标之一。
活动主办方介绍,通过邀请赛,深入贯彻落实泉州市委人才“港湾计划”以及泉州市团委青年人才“鸿鹄行动”,深化泉台人才交流合作,推动两岸校地合作。同时,牵线搭桥,引进项目、人才、资金和技术成果,推动两岸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和产业深度融合。
泉州市团委书记杨凤翔介绍,2018两岸青年文创设计邀请赛是2017年两岸青年文创赛的延续,并首次列为两岸青年联欢节的子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扩大两岸青年在“创新”“创业”“创优”领域的交流,搭建友谊之桥,增进认同,凝聚共识,旨在打造两岸青年融合交流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