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王皓萍 通讯员庄耀东 闵振安报道:“看着眼前的变化,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多亏了镇里的关心和帮助。”7月9日,纸坊镇留王村3组44岁的残疾贫困户杨丙召激动地说。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水平,纸坊镇党委立足本镇实际,创新扶贫模式,党群合力攻坚,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作队长、帮扶责任组长、帮扶责任人四级责任体系,成立“7+1”党员扶贫小组,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7+1”党员扶贫小组是纸坊镇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种党员扶贫模式,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的一种创新。“7+1”即由各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任组长加5名党员和1名致富能手共同帮扶1户贫困户。这种帮扶模式的最大优点是突出党员的帮扶作用,致富能手的技能传导作用及村支书的引领作用,让贫困户随时感受党的温暖,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增加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
“7+1”党员扶贫小组启动以来,村支部书记、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在精准扶贫中的示范引领、对口帮扶、技能传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和好评。
“7+1”党员扶贫小组处理邻里纠纷
据汝州市纸坊镇主管扶贫工作的负责人平向化介绍,以纸坊镇留王村为例,其村支部书记姚增欣高度重视“7+1”党员扶贫小组的筹建及运作工作,严格按照镇党委的工作部署,召开村两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根据本村贫困户的情况,从54名党员中选拔20名优秀党员,4名不同类型的致富能手,由自己担任组长,成立了4个党员扶贫小组,并提出了具体的帮扶要求。4名不同类型的致富能手根据贫困户的自身特点,作了一对一的业务对口派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杨丙召,自幼患类风湿,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但其身残志坚,凭着自觉练就了一幅好口才,有较强的民间纠纷调解能力,凭着高超的说话技巧,化解了不少邻里纠纷,是村里出了名的“和事佬”。凭着对电工的喜爱,又自学并掌握了家电维修技术,村支部书记姚增欣根据杨丙召的自身优势,让其担任村级义务调解员,参与村里移风易俗的政策宣传、红白大事、村规民约的管理等有关事宜。
同时,姚书记还根据练就的一项家电维修技术,让他担任村级家电维修义务修理工,为他办理面额20分的爱心卡,规定其每为村民修理一次电器,报党员扶贫小组记1分,分值为一元,20分发一张爱心卡,每月凭爱心卡到村里爱心超市领取生活物品,做到了因才使用,为其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催生了他的自我发展动力,增强了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了变输血为造血的转变。
据了解,目前该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户户成立了“7+1”党员扶贫小组。146个党员扶贫小组,按照扶贫工作要求,从扶贫政策宣传,扶贫措施制定,扶贫项目筛选、扶贫资金落实、危房改造、六改一增、扶贫政策明白墙制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7+1党员扶贫小组建立以来,通过合力攻坚,47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完工,137户“六改一增”项目已全面完成,33户贫困户居住环境改善全面完工,贫困户对镇党委政府真扶贫、扶真贫工作给予高度认可,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