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黑龍江 > 地市簡訊

哈醫大教授研究課題顯示 青春期中學生精神心理問題並未趨于嚴重

2018-07-04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日前,哈爾濱醫科大學健康教育學教研室王麗敏教授率領研究團隊完成了一項教育部《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青春期中學生心理精神症狀發生機制及變化規律的研究》的課題。該課題以哈爾濱市某區(原縣級市)公立學校為研究對象,采用多級抽樣的方法,運用SCL-90量表對1999年、2006年、2009年、2016年四個時間點15年共計3300多名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分析顯示,精神心理症狀中等程度及以上(有輕微的痛苦感覺,但對日常生活和學習沒有大的影響)檢出率分別為21.5%、25.2%、20.8%、22.8%,並沒有出現大多數媒體報道或人們想象的隨年代遷移逐漸嚴重的現象,而是處于一個比較平穩的波動狀態。

  盡管中學時期是一個內在沖突、身心發展不平衡與變化無常的發展階段,精神心理症狀與問題高發,但是面臨人生諸多重要發展任務,大部分青春期學生還是能安全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需要說明的是,連續的調查研究提示青春期中學生精神症狀狀況雖然沒有惡化的趨勢,但仍處于一個較高的檢出水平,平均每四到五人就有一人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精神心理症狀,且出現高中普遍高于初中的現象。本研究使用症狀自評量表SCL-90,因子分越高,表明症狀越重,痛苦症狀和不良感受越多。排在前五位的問題依次是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抑郁、偏執症狀。

  王麗敏教授指出,多年來國內學者認為中學生精神心理問題有越來越來重的傾向,但本研究結果並沒有發現這一趨勢。盡管從各因子均分看,本地區學生分數比北京常模高,也高于廈門常模、遼寧省數據、湖南農村等地分數,與西南地區相近,說明這個地區中學生中等程度及以上精神心理痛苦超過兩成以上,即比較普遍,但這只能說明本樣本中學生內心不良感受比常模地區學生高而嚴重,不能成為就此推論中學生精神心理問題現狀有惡化趨勢的依據。因為絕大多數人在青春期前期及青春期都會有一些痛苦體驗,這些體驗會隨着年齡增長和閱歷增加而逐漸減少甚至消失,當然有一部人會持續存在,甚至持續加重到疾病的程度或延續到成年。這可以從高中生有些症狀分和問題檢出率明顯高于初中生,心理痛苦明顯增加得到證實。

  王麗敏教授強調,眾多國內橫斷面研究報道並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中學生精神心理問題有嚴重的趨勢。盡管媒體頻頻曝光一些中學生自殺、暴力等行為問題,但對處于青春發展期的中學生群體只是個別案例,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以此來得出中學生精神症狀惡化的結論。盡管許多研究指出,中學生精神症狀狀況不容樂觀,但這些心理的不適症狀多屬于發展中的問題,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必須經歷的過渡表現,是心理發展、社會適應不可缺少的經歷,甚至可稱為磨練過程,這可以從大學生和成人的精神症狀狀況明顯好于中學生的調查研究中得到支持。因此,對中學生精神心理症狀應抱以積極的態度,積極尋求解決辦法,而不是簡單地歸因于應試教育和學習壓力重。此外,由于家庭和學校對學生意志鍛煉較少,造成目前學生心理成熟程度的進程普遍延遲,自我管理、控制能力不足,使他們容易出現沖動行為,尤其在強烈刺激下,更顯得脆弱、盲目和沖動。因此,正確分析與評價中學生精神症狀,把握其變化規律,創造條件帮助他們健康地渡過中學階段很有必要。

 

  王麗敏教授指出,盡管我們只做了一個地區點的數據,但是這種連續的數據也能說明一定的發展趨勢,也能看到一個面的特點,所以能給有關部門提供一定的方向性指導。(喬蕤琳 陳璐)

[責任編輯:實習生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