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杨眉报道:近日,“艺术,钢铁之都的蝶变”——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在智慧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中国工业遗产联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宝武集团主办,上海国际艺术城发展研究院、上海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承办。相关领导参加了论坛开幕式。
上海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欧洲、亚洲、南美洲和港澳台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包括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弗朗西丝·莫里斯(Frances Morris)、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斯蒂芬·修斯(Stephen Hughes)、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发展研究院艺术总监李龙雨、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等业界最重要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了论坛,就“复兴——工业遗存的价值再生”、“审美——城市的美学追求”、“过剩——时代给予的机会”、“产业——艺术与观众的桥梁”这四个话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研讨。
论坛开幕式前日,与会专家参观了宝钢工业遗存现场,聆听了上海美术学院介绍的未来发展规划。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是在上海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全球城市目标的引领下,依托宝钢工业遗存的丰厚资源,以艺术教育作为核心动力,将现当代工业记忆、国际都市生活有机融合,促进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应对城市功能转型新挑战,推动吴淞工业区整体转型和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城市更新、艺术教育、企业转型发展打造的“院城融合”的新范式。
上海美术学院汪大伟院长在论坛上介绍了上海美院以及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他表示:当年上海美院的建成离不开宝武集团的鼎力支持,上海美院的所在地原来是宝钢所辖的一个不锈钢厂的型钢车间。现在的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是一个叫无疆、无界、无限可能的无界之城,在这儿不受任何边界,不拘泥于任何条件的限制,在这儿凭你的想象力。在这儿能够实现的是“想你未想,见你未见,做你未做”的事情,在这儿能够实现,这就是对艺术城的憧憬。
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的构建思路是“将教育资源、艺术资源转化为生活品质,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风貌”。到2020年,建造好的艺术城将成为上海的文化品牌之一,真正做到“中外文化交相辉映,现代和传统文明兼收并蓄,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届时,这座从老工业遗存上蝶变而生的艺术之城将成为上海的文化新地标,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生态链,并以点带面,以积极的“蝴蝶效应”、全新的文化生活理念激发上海文化整体创新、创造的活力,为“上海文化”品牌增添“标识度”。全新的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将以艺术“原驻民”,艺术教育资源的“居住区”的全新规划理念取代以往艺术资源“聚集区”的传统思维,为艺术城的发展提供原生动力,以打造一个“从3岁到99岁”终身教育的未来艺术之城,以及面向22世纪的全新生活方式。
城市工业遗产记录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风貌,是工业化开拓者创造并遗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遗存”和“过剩时代”是当前产业发展及当代艺术中最热议的话题之一,此次论坛以过剩时代的工业遗存面临的新机会为起点,共同探讨“国际艺术城”视野下的艺术、工业、城市、可持续、转型等主题,面向当代教育、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新目标、新模式,围绕工业遗存转型更新的需求构建全新的“开放、全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国际化的艺术教育撬动工业遗存的新生,探讨依托艺术教育“原住民”人才基础的生态圈构建;引领传统的校区、园区和资源集聚区模式,以科学、有机和自治的社会治理方式来驱动都市工业遗存变革,为工业遗存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