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本地新闻

大興安嶺:築綠大美北疆 釋放生態效能

2018-05-09
来源:香港商報網

    大嶺雄風 李作林/攝

  加格達奇清晨 關衛宏/攝

  來呼中區旅遊的遊客與馴鹿互動情景 王平 攝

  龍江第一灣(本圖片由圖強林業局黨委宣傳部提供)

  魅力呼瑪 雲風山/攝

  【香港商報網訊】84.21%,令人驚歎的森林覆蓋率!703.29萬公頃,不斷擴大的林地面積!5.85億立方米,持續增長的活立木總蓄積量!這組數字為大興安嶺林區實現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蓄積量和林地面積“四增長”,添加了生動注腳。實實在在的發展,為恢複森林生態功能,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構建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重要的森林生態屏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莽莽黑龍江,浩瀚大林海,地處祖國最北、緯度最高的大興安嶺素有祖國“綠色寶庫”之稱,是華北、東北平原重要的天然屏障。保護這片珍貴的原始森林,始終成為大興安嶺人在新起點上的重要使命。

  因林而生、因林而名的大興安嶺是我國集中連片重點國有林區,在國家生態戰略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大興安嶺人目標明晰:“以國家生態重要保障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為規劃經營目標,制定了森林資源各項中長期規劃,力爭到2050年將大興安嶺林區建設成比較完備的森林等多系統生態體系,森林質量持續提高,森林結構逐步優化,生態功能基本恢複的生態多功能林區。”

  打造“兩座金山銀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興安嶺深入實施天保工程,堅持實施生態發展戰略,嚴格控制森林資源消耗,認真落實減產和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政策,突出林地保護管理,大力推進依法治林,切實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和管護,森林資源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構築生態安全屏障,成績斐然。在這片有山有水有資源的土地上,演繹著一個又一個傳奇。

  生態,大興安嶺強區之本,發展之源。生態,大興安嶺人自豪的品牌,獨特魅力之所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各項森林資源數據都已達到或突破大興安嶺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目標,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區有林地面積達到703.29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達到5.8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84.21%,林分平均公頃蓄積80.7立方米。較一期天保工程前,有林地面積提高了54.8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提高了7229.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了6.56個百分點,林分平均公頃蓄積提高了3.8立方米。

  嚴管林,守紅線,資源安全保障有力。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持續開展打擊涉林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區生態安全、國土安全和維持自然景觀。劃定全區森林資源保護紅線,林地面積不低於805萬公頃,森林面積不低於676.45萬公頃,森林蓄積不低於5.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不低於81%,通過明晰資源紅線,構建了生態安全保障基礎。

  為保護這片珍貴的原始森林,五年來,大興安嶺全區共批建自然保護區35處,其中國家級8處、省級5處、林業地級22處。全區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266.34萬公頃,占全區國土總面積的32.12%,其中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面積121.95萬公頃,占全區國土總面積的14.71%。通過合理進行功能區區劃界定,合理組織森林經營類型,確定森林經營措施,設計森林經營模式,編制出能夠促進森林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合理符合林業局實際情況的森林經營方案,開啟了運用森林經營方案指導林業經營的新局面,最終達到促進和保證林區可持續經營發展的目標。

  全域旅遊持續升溫

  “春到大興安嶺,杜鵑花迎雪怒放;夏到大興安嶺,綠浪翻滾,無山不綠,有水皆清;秋到大興安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高嶺低嶺任雜染,景到極處灼傷眼;冬到大興安嶺,越桔美酒清泉釀,林海清風送清香,白雪引來五湖客,一同墜入雪故鄉。”這是對大興安嶺全域旅遊、四季旅遊完美的詮釋,也是很多人來到大興安嶺的真實感受。

  四季旅遊、全域旅遊在林區全面鋪展開來,春、夏、秋旅遊旺季更旺,冬季旅遊淡季不淡,林區旅遊大步向四季旅遊、全域旅遊延伸和轉變。2017年,全區接待旅遊者68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和23%。

  大興安嶺地區和漠河縣分別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創建名錄,大興安嶺地區被國務院納入《“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並被確定為首批“跨區域特色旅遊功能區”和“國家旅遊風景道”,被國家林業局納入第一批“國家森林步道”;漠河被國家旅遊局納入首批“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創建名單。“神州北極·找北之旅”和“冰雪之冠·北極聖誕”已經被納入全省五條夏季和冬季精品線路,“哈爾濱——漠河極寒冰雪旅遊帶”被納入全省冬季重點打造的“一區四帶”總體布局,省政府重點打造的3條自駕遊精品線路中涵蓋兩條。大興安嶺地區旅遊產業發展已被納入國家和省級規劃,將為全區旅遊產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冰雪旅遊不能只靠資源吃飯,將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需要智慧、思考和行動力。大興安嶺就在這條路上積極地探索著,美景更要讓人樂在其中。漠河縣北紅村是中國最北的自然村,也是俄羅斯民族村,該村依據自然風貌、原生態村落,通過新媒體推介,打造旅遊產業,全村153戶有51戶開辦了家庭賓館,日接待能力800多人,每戶年均收入7萬多元。塔河縣依托保留和挖掘鄂倫春民族文化,從日常生活、節慶、飲食習慣、傳統活動、服飾、舞蹈、手工藝品制作、篝火節、古倫木遝節等方面進行旅遊開發,打造集觀賞性、參與性和體驗性為一體的旅遊區。目前,全區農村家庭賓館及農家樂達268家,直接帶動804名農民就業。

  讓遊客把享受山水美景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融入自然、熱愛自然是大興安嶺旅遊發展的目標之一。在推進全域旅遊工作中,大興安嶺傾力推進旅遊產品供給,開發十大旅遊品牌,圍繞黑龍江省“夏季”和“冬季”旅遊十大主題,結合旅遊資源稟賦,深度開發找北祈福遊、森林康養遊、極寒挑戰遊、尋源探秘遊、界江風情遊、研學實踐遊、開發體驗遊、浪漫愛情遊、驛站懷古遊、濕地觀光遊等“十大旅遊品牌”,做精夏季遊,做大冰雪遊,做強春秋遊,實現“冬夏兩旺、春秋補充、四季皆遊”的發展格局。在開展旅遊營銷方面,大興安嶺通過“多渠道營銷、多層面宣傳、多元化推介、多維度推廣”的理念,整合全區優勢產品、營銷資源和營銷資金,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有機融合,打造“區域整合、資源共享、資金共用”的整體營銷格局,全面提升旅遊營銷的整體時效。

  就如何更好地開采這一座座“旅遊富礦”,大興安嶺從未停止過探索的步伐。2018年,大興安嶺深入開展“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創建攻堅年”活動,按照“一道兩地三線六區”發展布局,強勢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國家十三五旅遊規劃“跨區域特色旅遊功能區”、“國家旅遊風景道”創建工作,著力解決旅遊業發展在思想認識、規劃執行、基礎設施、產品供給、宣傳營銷、體制機制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瓶頸,真正把“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變為“金山銀山”,奮力助推林業產業轉型和經濟全面振興,滿足林區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曹國志 馬朝林)

[责任编辑:蒋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