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去年‘七一’到港,做了一些重要讲话,对教育、对青年工作都有很多期盼。香港的确面临教育上、青年上的一些问题要解决”,黄锦良直言。
参访团部分成员,26日抵达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中国天眼”景区。
作为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校长,黄锦良谏言,“国民的教育,国家的认同感,并不是单单靠课程上的设置。在课堂里面上的灌输我们可以做得到。但我们更希望让我们的孩子和老师来亲身地感受。”
前些日字,2018港黔姊妹学校缔结参访活动如期举行。来自香港的“姊妹”即各位校董、校长、老师和学生,看变化,谈感想,纷纷谏言港青国家认同路径。
前方 香港商报记者 张涵坤 克度镇 “中国天眼” 报道
由香港贵州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导的港黔“姊妹学校”缔结,自2015年启动以来持续推进,加上本次签约5对10所,迄今共发展到22对44所学校。值得一提的是,以本次签约为标志,其合作学校的层次,已从此前的小学、中学,提升至高等教育。而活动的影响力,一开始进入青年领域。“姊妹”热议的话题,也就集中在港青这一层面。
参访“中国天眼”合照。
准教师山区支教开启国家认同新局
黄锦良介绍,其实从去年开始,就组织了香港大学20多名青年教师到贵州关岭县支教。同时还推动澳门大学、香港珠海学院和贵州财经大学等,相继开展互访,致力扩大两地教育交流层次。本次签约,就是此前努力的成果之一。
黄锦良。
黄锦良尤其看好港青支教。他说,“他们是准教师,组织他们到贵州来做义教,离开始的时候都很舍不得,都哭了”。他分析,以前讲贵州,就知道捐建“希望学校”,给人贵州很穷的印象。这次来,看到哪怕是农村,当地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纠正了很多偏见。“这些准老师回到香港,就会跟他们的同学分享。以后当了老师,也会从正面影响更多的孩子”,黄锦良肯定地说。
正是基于对准教师这一特殊港青群体潜在影响力的深刻认识,黄锦良表示,今年7月份,将再度组织港青山区支教活动。他并表示,希望这一活动能够常态化。
料首次港青“重走长征路”年内开启
与此相关,策动“重走长征路”,成为黄锦良深化港青国情认识的最新选项。他说,平板或网上,倒是可以方便地看到贵州。但无论何种方式,都没有亲身体验来的具体和生动。
黄锦良显然对贵州做足了“功课”。他注意到,当年长征中的贵州段落,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今天,贵州有了“中国天眼”,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组组通公共汽车,发展大数据、大旅游,连续7年28个季度增速中国第一等等,赢得习主席点赞,称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他说,组织港青入黔,重走长征路,实地体验贵州今天日新月异的变化,既能增进国情认识,又有极强的励志作用,因此,他希望该活动得到港黔两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他透露,目前已经与贵阳省府路小学达成共识,首次“重走长征路”,即将在年内开启。听闻本集团旗下香港文汇报,早前即有主旨亦为国情教育的“未来之星”计划,当即向记者索要相关资料,希望能与“未来之星”计划无缝对接。
冀推广普通话获港府肯定
深感与内地合作前景广阔,陶群眷谏言港府,首先对公务员提出普通话资质要求,多种措施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
陶群眷。
陶群眷说,香港公务员有几万人,其素质和收入均系香港主流群体。逐步对这个群体系提出普通话资质要求,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陶群眷系香港普通话研习社科技创意小学校长。她说,语言学习从孩子抓起,效果当然比成人好得多。但是,除少数几所学校,其它学校都没有使用普通话教学,这让她感到很无奈,也“不公平”。她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得到港府的肯定,并在普通话科研和专家支持等方面,港府有更多实质性帮助。她强调,如果希望香港与内地的合作顺利推进,推广普通话就是关键一步。
据悉,香港普通话研习社成立40多年来,已累计培训学员40多万人。成立于1999年的科技创意小学,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所有学科的教学。现有17-18级在校生30个班763人。此前的毕业生,有2196人。
梁振英“要加强香港对国家的了解”
料港府每校年增3万元支持学生内地参访
香港贵州文化交流基金会首席顾问王绍尔先生受访时表示,从梁振英时期起,港府对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到内地参访,进行国情教育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他举例说,香港学校与内地缔结姊妹学校,就得到港府资金支持。
王绍尔介绍,作为贵州省政协委员,他们提出“缔结姐妹学校”的倡议之后,除得到贵州省政协和省委统战部的积极回应,时任特首梁振英也表示,“要加强香港对国家的了解”,并提出每一所学校每年可以申请12万元,专项用于组织学生到内地参访,“去中国所有的地区都可以,我们也就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
王绍尔回顾,到贵州参访,第一次是20多个同学,后来变成了30多个同学,这次来了50个同学,每一年都有增长。学生回到香港之后,还与贵州的同学保持微信、QQ联系,小学毕业上中学了,也在联系。两地小朋友由此结下的友谊,点点滴滴丰富着香港青少年对国家的印象,成为国家身份认同的起点。
王绍尔透露,从今年起,港府对每所学校,每年将增加3万元,支持学生内地参访。“当然这个还没通过立法会的通过,通过之后就每年就有15万了”,王绍尔相信会获得立法会通过。
借“姊妹”平台培养“带路”学子服务国家战略
香港珠海學院系本次来黔签约缔结姊妹的5所学校之一。校長張忠柟表示,希望借“姊妹”平台,培养“带路”学子,服务国家战略。
潛移默化推进港青国家认同
張忠柟认为,缔结姊妹学校,就是港青的国家认同路径之一。他坦陈,畢竟英國統治香港百年,很多東西根深蒂固。他認為,要讓香港青少年對國家認同,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该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一方面要“推”,“推”的工作由学校来做;一方面要“拉”,“拉”的方面由国家出力。不管是“推”还是“拉”,都要点滴做起,久久为功,千万不要急躁冒进,否则适得其反。
张忠柟。
張忠柟透露,此次與貴州財經大學签约,合作首先从商学院开始,以后再逐步扩大。先是互派老师,然後互派學生。根据刚刚签署的协议,根据双方学生自愿,目前政策条件下,可以到对方学习半年至一年。“如果香港移民部门政策松动,可以到香港学习更长时间,我们欢迎”,張忠柟表示。
借“姊妹”平台培养“带路”学子服务国家战略
不仅如此。張忠柟还希望,借助此次签约的“姊妹”平台,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培养更多青年才俊。他说,“带路”国家面积、人口和响应市场规模,均占全球80%以上。因此,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非常有远见,也非常有现实意义。“美国要和我们打贸易战,有了‘带路’我怕谁?!”,張忠柟反问。
在“带路”开拓的优先选项上,張忠柟尤其看重教育文化交流,并愿意以本次签约搭建的平台,以文化沟通民心,服务于国家战略。
从“小”做起,正是消除生疏的关键
“相约春天”,是贵阳市环西小学师生为迎接本次到访的香港师生,专门创作的叙述两校情谊的诗歌。贵阳市环西小学和香港路德会圣马太学校(秀茂坪)是首批缔结的“姊妹”之一,相互之间的交流,已是4个年头,7次互访,“相约春天”,润物无声,正是两校交流的显著特征。
“姊妹”合照。左起:贵阳市环西小学校长周云,香港路德会圣马太学校校长杨佩玲,香港路德会圣马太学校校董刘嘉华。
据贵阳市环西小学校长周云说,从“小”做起,正是消除生疏的关键。她说,第一次来的时候,小朋友的眼神很害怕、很胆怯。所以我们给他们很多的故事,包括给他们梳头,让他们和我们之间距离拉近。
从“小”做起,更多地体现在活动的安排和交流课程的设置上。“第一次我们设计的课程中,有一个介绍贵州的小吃,包‘丝娃娃’。还给他们介绍了贵州的酸汤鱼,这些都给香港的老师和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昨天杨校长还告诉我,这次有老师听说贵州的红酸汤能带去,还有辣椒,都很兴奋”,周云说。
香港路德会圣马太学校老师在环西小学上语文课,师生互动热烈。
周云介绍,第一次来的时候,小朋友们做银手饰,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作业带走了。我们老师们很动脑筋,贵州的少数民族是银饰,我们没有真的银,我们就用锡皮纸,让小朋友用手工把它做好,做好后放在相框里,做成少数民族的银饰,有挂饰,有头饰。通过这些课程,让香港的小朋友了解我们的中华,中华的文化。
除香港学校来贵州,环西小学也去香港交流。有一次去香港,环西小学带去的课程就是“筷子”。给香港师生讲“筷子”的由来,为什么中国人要用筷子,筷子的好处,怎么用筷子,等等。“另外,还有美术老师到香港带了一节课就是‘蜡染’。实际我们把蜡染演变成了美术课上的浸染。那天原定上两节课,最后上了三个小时,小朋友都不离开”,周云说。
贵阳市环西小学给香港小朋友上“国球”--乒乓球课。
对本次香港师生到访,周云的感觉是一见如故,“他们看我的眼神很亲了。这次来的50个孩子,一点都没有生疏的感觉。”
其实,这些孩子也是第一次来到贵州,“但他们是经过了二次三次申请,之前听了来过的老师和同学的分享,又上网查了资料,对贵州已经很向往了”,圣马太学校校长杨佩玲说。
贵阳市环西小学老师交流课“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