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紅燈籠將成為熱銷品,備足貨源。
認真編織。
編織技能給殘疾朋友带來致富希望。
工人編織的五彩靠墊。
王臘紅和張亞麗展示她們制作的紅燈籠。
李康紅向大家介紹制作平面字畫的工序。
春節臨近,芮城縣竹之緣竹藝制品廠紅紅火火、熱熱鬧鬧,職工們正在編織燈籠。這里的職工個個心靈手巧,但他們不同于常人,是一個特殊的殘疾人群體。
80後的李康紅,原本身體康健,是家里的頂梁柱。20歲時不幸患上強直性脊柱炎,從此,藥不離身,後來又患上胃穿孔、股骨頭壞死、髖關節變形等病症,生活完全被打亂。但樂觀的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在治療的同時仍然做力所能及的活。
2008年,當地成立一所特殊教學機構,主要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行為受限制的殘疾人免費培訓。為了讓這些殘疾人朋友學有所用,2015年又成立了竹之緣竹藝制品廠,同年5月,李康紅來到竹之緣制品廠開始學習竹編技術,從編竹籃開始學起,經過努力,現在燈籠、平面字畫等樣樣在行,成為廠里骨干。
據廠里負責人陳有宗介紹,在他們廠像李康紅這樣身體有殘疾的有30余人,並不斷有新人來學習編織手藝,所有費用全免。這些人基本來自于本縣各個鄉鎮農村,因為各種原因,他們或是身體有缺陷,或是智力上不足,但他們自強不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養活自己並感動着周圍的人。因不同于常人,他們每做一件事情,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比如做燈籠,常人每天可以做十個、八個,他們卻只能做三至五個。從選篾條、起頭、上模具、收口,每天重復着這一套動作,既枯燥又乏味,但他們都十分認真,沒有厭倦情緒。他們自食其力,用一雙手編織着各種產品,也編織着五彩的夢。
記者 吳曉慶 通訊員 任紅星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