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设立湖北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自今年4月1日挂牌成立以来,湖北自贸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十九大会议精神,同时立足湖北实际、凸显湖北特色。12月11日,李克强总理来湖北调研自贸区工作,并召开11省市自贸区工作座谈会,对湖北自贸区建设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和出口退税当日申报、当日退还、当日到账等创新做法给予高度关注。
12月2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胡中海介绍,截至目前,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70项试验任务已启动160项,已完成32项,正在落实128项。今年4-11月,湖北自贸区新设立企业8105家,其中,内资企业8048家,注册资本总额731亿元人民币;外资企业57家,合同外资28亿美元,改革试验已初见成效。
在湖北自贸区改革建设中,涌现出一些特色和亮点。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加快“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投资领域、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等做好国家要求的“规定动作”。另一方面做好湖北特色的“自选动作”。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奖励管理制度,允许高校、科研机构正职领导获得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奖励。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先后出台新“黄金十条”、众创空间、“青桐”计划、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股权激励代持等八大政策,初步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
设立知识产权网上服务专区,搭建集知识产权申报、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在湖北三个自贸片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开设武汉知识产权法庭,实现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
人才支撑系统进一步完善
一是加大“双高”人才聚集力度,出台一系列支持“高端人才、高学历人才”政策。武汉片区狠抓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共聚集“千人计划”392名,省“百人计划”164名。襄阳片区出台“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和“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建设”。宜昌片区实施“三峡英才奖励计划”,建立多元引才新平台,加快推进自贸片区人才国际化。二是大力吸引外籍人才,推出了放宽外国留学人员在自贸试验区工作许可条件等具有湖北特色的政策举措。
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速
武汉片区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坚持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学习经验与自主改革创新“双路并进”、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双招齐抓”、国际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双高齐聚”的发展战略新,坚持“光谷、药谷、智谷、金谷、才谷”五谷共建,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等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并明确把发展科技金融作为武汉片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新产业集聚区。
襄阳片区立足本地优势,创新招商模式,系统推进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作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生产基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产业和市场优势,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整车生产、动力电池、核心材料、检验检测等关键领域,完善金融支持、销售网络建设等配套举措,通过全产业链、全要素分析,查漏补缺,绘制全球招商路线图,开展精准化、靶向性招商,多措并举,从制度创新到模式创新,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宜昌片区突出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国际产能合作相结合。围绕服务长江经济带,探索开展“共抓大保护、转换新动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跨越转型”的“宜昌试验”;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和实体经济,打造三峡国际水陆港(三峡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两大平台”。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设工业园区,搭建国际产能资源合作新支撑推动富余产能向外转移;通过加挂汉欧班列,打通宜昌到莫斯科、汉堡等城市的铁路通道,开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产业对接合作新通道。杜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