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旅游咨询

红色建政 开篇茶陵

2017-11-27
来源:华声在线

  红色建政 开篇茶陵

  ——写在毛泽东缔造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工农兵政府成立90周年之际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油画)。
毛泽东缔造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热闹非常的成立大会现场(油画)
县委书记彭新军(前中)到贫困村督查脱贫攻坚工作。
县委副书记、县长江小忠(中)现场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本版图片由茶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周怀立 周 萍 刘 彦 陈凌云

  “霹雳一声震乾坤哪,打倒土豪和劣绅。往日穷人矮三寸,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粗黑的手掌大印,共产旗帜照人心……”

  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演,开场不久,一首描写秋收起义的《农友歌》便响彻大厅,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坐在台下的毛泽东高兴地鼓着掌,宽阔的脸庞上时而布满笑意,时而又似乎陷入沉思。此时的他,也许想到了千里之外的小城茶陵,想起了几十年前在他的领导下“粗黑手掌大印”的那个历史性时刻。

  那一刻是1927年11月28日,那一刻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了。那一刻,距离1949年他在天安门城楼上朗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不过短短的22年。

  现在,党史界已经一致公认,中国共产党建立红色政权的历史始于茶陵。从茶陵到瑞金,到延安,到北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是通过一路建立红色政权,最终彻底推翻三座大山,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如今90年过去,穿越茫茫时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的鞭炮声仍然清晰可闻。走过漫漫岁月,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大门口群众欢快的脚步声仍然蹬蹬作响……

  风雨如磐之中,寻路井冈之麓

  1927年,因为“四一二”,成为一个血腥的年份。1927年,也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系列起义,成为一个“暴动”的年份: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

  风起云涌的武装起义,无一例外遭到国民党残酷镇压。南昌起义失败,广州起义失败,只有秋收起义在遭受最初挫折以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转战至罗霄山脉中段,与南昌起义余部会合后,井冈山站稳脚跟,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革命实践。

  正是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茶陵,这个因炎帝在此地云阳山发现茶叶而命名的边远的山区县,开始以昂扬的姿态走进中国革命史。

  这一切,都与革命领袖毛泽东息息相关。

  1927年的11月初,井冈山上已经增添了不少寒意。正在井冈山茅坪疗养脚伤的毛泽东,一如既往地翻阅战士收缴来的报纸——这是他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收集“情报”的重要手段。这一天,当翻阅刚刚出版不久的《民国日报》时,一条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蒋桂战争爆发,湖南省主席何健决定从湘东湘中抽调主力参战。

  此时,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对井冈山进行了详细调查,认为选择这里落脚是正确的。但狭义的井冈山地区毕竟范围有限,物产不丰,要养活大量部队十分困难。

  蒋桂战争的爆发,使毛泽东心里看到了难得的展开部队、施展拳脚机遇:反动派开始狗咬狗,对革命军的发展不就是一个好机会吗。善于战略思维的他,立即把目光投向井冈山西麓的茶陵县。

  此时的茶陵县,号称湘赣边界地区第一大县,人口较多,物产较丰。此地同时也是井冈山的西大门,打下茶陵,不仅可以巩固井冈山根据地,还能够得到宝贵的物质补充,扩大政治影响,增加回旋余地。

  决心既下。他马上找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长陈皓和党代表何挺颖。两人明白毛泽东的意图后,都表示赞同。最后,毛泽东决定陈皓带部队攻城。他自己由于脚伤未愈,只好遗憾地留在了山上。

  部队出发之时,毛泽东特别叮嘱部队领导,打下茶陵县城之后,要尽快建立革命政权。深思熟虑的他,已经下定了在湘赣边界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决心。

  11月17日,革命军兵临茶陵城下。城中果然空虚,驻扎城中的国民党湘东清乡司令罗定和县长刘拔克自知不敌,连夜遁逃。

  11月18日上午10时,革命军轻取茶陵县城。

  封建衙门成了红色政权的“产床”

  攻下茶陵县县城之后,团长陈皓很是得意。他马上对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等人说:“毛委员指示过要建立革命政权,我们赶紧把政权建立起来,就叫人民委员会吧。”

  宛希先来自湖北黄梅县,是一名坚定而睿智的共产党人。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响应毛泽东号召坚决表示革命到底的人。后来,尽管他早早牺牲,却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作出了很大贡献。

  群众都没有发动就要建立政权?宛希先对陈皓这种简单、无知、莽撞的行为表示不解,建议先分散部队发动群众,帮助农民打土豪和恢复农民协会。陈皓不理宛希先的建议,在团参谋长徐庶、副团长韩昌剑的“支持”下,坚持将有过简单“从政”经历的第一营三连副连长谭梓生任命为县长。

  对于团长的任命,“谭县长”不喜反愁,不知所措,只好请示“怎么搞”。自己心里都没底的陈皓,闻言显得有些不耐烦:“哎呀,还不是按照老一套搞。”

  陈皓与“谭县长”一起搬进了县衙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皓沉溺于吃吃喝喝,根本无心理事,而“谭县长”也是有职无权、心中无数,对前来要求恢复工会组织的谭振林和要求惩办劣绅的农会代表一概冷淡对待。

  这一现状,使责任感极强的宛希先非常担忧,于是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派战士连夜送往茅坪。毛泽东接信后,感到陈皓的做法明显走样,于是立即写了指示信,对陈皓等人的做法提出严肃批评,指出要建立工农兵政府,表示湖南省委前委委员宛希先可以代表前委做出决定。

  宛希先将指示信交给陈皓。陈皓见毛泽东口气如此严厉,知道再也不好敷衍,只好召开连以上干部会,传达指示信内容,并委托宛希先负责组建新政府。11月26日,在宛希先的指导下,茶陵县委首先得以恢复,选举陈韶为县委书记。当晚,茶陵县委就召开县总工会、农会与革命军代表联席会议,讨论建立工农兵政府的事宜。

  最终,会议选举谭振林为工人代表,李炳荣为农民代表,陈士榘为士兵代表,并决定从代表中产生政府主席。在讨论主席人选时,三名代表都相互谦让,宛希先见状说:“工农兵政府‘工’字打头,谭振林同志,你是工人代表,你就担任政府主席吧。”大家一致认同。随后,会议又确定了民政、财经、青年、妇女部门的领导人选。

  万事齐备。11月28日上午10点,茶陵各地两万名民众聚集县城洣江书院操坪上,参加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在一阵热烈的鞭炮声之后,宛希先代表前委宣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并请出工农兵三名代表与群众见面,“谭县长”同时将县长大印交到政府主席谭振林手中。

  现场群众亲眼看见代表自己的三个代表坐在台上,都非常高兴,自发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大街游行活动。沿途群众见状,都纷纷鞭炮迎送。

  当天下午,工农兵政府移驻位于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的原县衙门。原茶陵县衙门系南宋至清代的州(县)署衙门,始建于南宋中叶之末,占地面积1.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975平方米,建有头门、仪门、牌坊、大堂、二堂、三堂、廨舍、内宅、后花园等,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气势不凡,等级森严,是一个典型的封建衙门。

  然而,此时的茶陵已经今非昔比。坐在县衙门的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封建官员,而是工农兵自己的代表。短短几天时间,一座典型的封建衙门,就变成了新生红色政权的“产床”。在工农兵群众的欢呼声中,大门口旧衙门的匾牌被卸下,换上了“工农兵政府,苏维埃精神”的大幅对联。

  工农兵政府的成立,使偏远闭塞的茶陵县一下子登上潮头,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不朽的“工农兵”,永远的“人民”

  工农兵政府成立之后,贫苦的茶陵群众喊着“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相继在几个区也建立了工农兵政府,其中该县马江区工农兵政府11月30日就紧跟着成立,成为全县成立最早的基层工农兵政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茶陵人民期盼着真正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时,形势却在骤然发生了变化。12月初,蒋桂战争结束。湖南省主席何健很快将目光转向湘东茶陵。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的消息,使他如芒在背,必欲拔之而后快。

  为拔掉这刺背之“芒”,何健抽调湘军一个团,加上上月逃出茶陵的清乡司令罗定的千余人马,于12月24日从醴陵向茶陵出发,26日进抵茶陵县城外围。双方接触后,革命军明显处于弱势,形势危急。更糟糕的是,此时的团长陈皓思想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过不惯革命队伍的艰苦生活,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使他心里的天平迅速向国民党倾斜。

  12月27日,假意按照宛希先的正确意见回师井冈山的陈皓,却拆掉了东去井冈山的城东浮桥,转而向南行进。原来,5天前,他就致信正在南边安仁县驻扎的他黄埔军校老师、国民党十三军军长方鼎英,准备率队投靠。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邮差送信时被在县城巡查的宛希先截获。宛希先展信一看,感到事态严重,一刻不敢怠慢,立即写信报告了远在井冈山的毛泽东。毛泽东接信后,马上带队赶往茶陵。

  此时的陈皓,不知事已泄密,也不知毛泽东接信后已经赶到茶陵城东。在这里,毛泽东派人进城打探一团去向。得知陈皓果然要向南叛逃,毛泽东大惊失色,立即率队转而向南追赶。

  此刻,置身军中的宛希先发现方向不对,也立即提出质疑,却在茶陵城南的湖口镇被陈皓强行捆绑起来。千钧一发之际,毛泽东及时赶到了,果断制止了陈皓的叛逃行为。如果毛泽东晚来半小时,陈皓就可能带着井冈山的主力投敌而去,井冈山的斗争史将会重写。

  “湖口挽澜”,是一个井冈山斗争史上的大事件。至此,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在县城的40天历史也宣告结束。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并没有解散,之后一直继续坚持斗争,直到1937年停止工作。

  茶陵建政,掀起了茶陵县的革命热潮。从这时开始,茶陵人民就认定了共产党,成千上万的茶陵儿女投身革命大潮,前赴后继,矢志不渝。以茶陵子弟为骨干,中央苏区后来组建起了红军主力第六军团。抗战时期,这支部队成为著名的三五九旅。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5万多茶陵儿女为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确认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5301人。1955年至1964年,被中央军委授衔的茶陵将军达25人,茶陵县也因此成为全国有名的“将军县”。

  历史还在续写。当年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三名工农兵代表,除了农民代表李炳荣1928年英勇牺牲以外,谭振林和陈士榘后来都一直跟着毛泽东转战南北,成长为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谭振林成为国务院副总理,仍然一直在“人民政府”工作。陈士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担任过工程兵司令。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建立红色政权的实践,受到史学界的高度评价。学界认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不仅在中国共产党的建政史具有无可置疑的首创地位,而且第一次实现了国际共运史上在农村建立政权的重大突破,第一次实践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第一次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强烈愿望,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意义。

  茶陵建政,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继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之后,井冈山地区的宁冈、遂川等县也相继成立工农兵政府。由此开始,这一红色建政形式在全国星火燎原,直至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第一次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建政性质,明确了红色政权的人民属性,因此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导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中国所有的权力机构都被真诚地冠以“人民”的名义:人民政府、人民军队、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银行……甚至钱币都以“人民币”命名。

  斗转星移,宗旨不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反复告诫全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红色建政,开篇茶陵。红色茶陵,彪炳史册。

  红色茶陵,阔步走进新时代

  茶陵人民不会忘记1927年这一发生在这块红土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始终以此为傲。2004年,茶陵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原址复建已毁于战火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2005年,该县投资2000万元,对占地1.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975平方米的旧址进行全面修复。

  重建后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恢复了建筑原貌,增添了茶陵革命历史的展览内容。今天,人们只要置身其中,就仿佛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岁月。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复建之后,相继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之一,成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并被录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

  1949年以后,被毛泽东赞为“茶陵牛”的茶陵人民,更是发扬战争年代拼死向前的精神,投入到了创造美好生活的建设大潮之中,将一个偏僻边远的边界县建设成了现在交通便捷、产业兴旺的湘赣边区中心县。

  今天的茶陵县,是全国商品粮、茶叶和生猪生产基地,全国陶瓷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油茶县、省烟叶生产基地县。2013年至2016年,全县GDP总量从129.2亿元增加到173.7亿元,年均增长9.3%;财政收入从10.52亿元增加到13.33亿元,年均增长10.1%。

  更为令人称道的是,作为罗霄山脉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茶陵县,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已经迈出关键步伐。

  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初始贫困人口20430户75417人,贫困村80个,贫困发生率达13.8%。茶陵县委、县政府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株洲全市统一步调,确定了2017年全面脱贫的坚定目标。到2016年,已累计减贫4489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5%。2017年,全县将坚决确保实现县“摘帽”、59个贫困村出列、2.1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

  从明年开始,茶陵将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继续走向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时代。该县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GDP年均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城市化率达到58%。

  云阳山翠,洣江水绿。

  看着今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茶陵大地,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禁不住充满深情地道一声:红色茶陵,你没有辜负作为“红色建政”第一县的历史殊荣。光荣,永远属于这块永不褪色的红土地!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