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張杰報道:30日,全球漁業交流合作會于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召開。來自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六大洲26個國家和地區的漁業官員、駐華使領館官員、有關專家學者、相關漁業協會商會代表、發展中國家漁業官員廈門高級研修班學員等共160多人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專門邀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書記、副所長、研究員莊平先生作題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國際漁業合作新機遇”主旨演講。他表示,漁業資源是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深化全球漁業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國取長補短,改善漁業產業結構、拓展漁業發展空間、提高漁業產業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各國增強在國際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鞏固深化與有關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
伴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進程的逐步加快,我國與東盟、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歐洲等各國的漁業貿易正逐漸深入,并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途徑進一步拓展,已先后同合作國家簽署了10多個雙邊漁業合作協定,有力推動了對外漁業合作的深入發展。毛里塔尼亞國家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卜祖馬·穆罕默德·艾穆斯塔(Bouzouma Mohamed Elmoustapha)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和毛利塔尼亞在漁業企業合作的歷史悠久,毛利塔尼亞是一個具有豐富農業資源的國度,在那邊發展了捕撈業以及養殖業都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宏通公司在毛利塔尼亞當地雇傭了兩千名員工,給當地沒有技術的員工,進行了技術上的培訓,在當地產生了比較積極的社會效應。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企業關注毛利坦尼亞,有更多更好的項目合作發展。
福州自古便是我國對外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和重要門戶。1985年3月,由13艘遠洋漁船組成的中國第一支遠洋漁業船隊從福州馬尾港啟航赴西非海域從事漁業生產,揭開了我國遠洋漁業歷史的第一頁。如今的福州港,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通航。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李鋼生先生表示,近年來福州積極發揮區位、資源、政策、市場等優勢,全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城市,拓展與亞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沿海國家的漁業交流合作,先后與日本長崎市、阿根廷里奧加耶戈斯市、澳大利亞霍巴特市、肯尼亞蒙巴薩郡等地建立了漁業合作關系。同時全面開展遠洋漁業調研活動,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遠洋漁業十條措施》,大力扶持遠洋漁業發展。目前,福州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民營遠洋漁業船隊,外派遠洋漁船達361艘,并在東盟、非洲國家建成5個境外遠洋漁業綜合基地,5個境外水產養殖基地。
他說,作為2017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亞太水產養殖展上的漁業交流合作的重要活動之一,本次會議為全球漁業合作、共謀發展、實現共贏搭建了交流平臺,有助于推動全球沿海國家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互利共贏,實現全球漁業資源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水產品貿易國際化程度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