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西 > 地市简讯

平遥举行第五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

2017-05-17
来源:山西晚报

開幕式現場。

參會嘉賓接受記者采訪。

中外嘉賓參加山西文化旅遊推介會暨特色產品博覽會。

  本报5月16日讯(记者 任俊兵)5月的晋中,激情如火;5月的古城,魅力无限。今天,第五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在举世闻名的平遥古城盛大开幕。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茂才,省文化厅、省旅发委、晋中市等有关领导,蒙古和平友好组织主席、蒙古国矿业与重工业部副部长德·扎格德扎布,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主席谢尔盖·维切斯拉沃维奇·卡拉什尼科夫等中外嘉宾参加了开幕式。

  “万里茶道”市长峰会是一次综合性国际会议。此次峰会由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中华文化促进会、蒙古和平友好组织、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晋中市人民政府主办,晋中市旅发委、平遥县人民政府承办。峰会以“共商、共建、共享——让城市连起来”为主题,来自中蒙俄三国80个节点城市的政府代表、10余个国际国内组织、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就复兴万里茶道、加强城市间合作进行交流,共商经贸文化合作大计。

  本届峰会内容丰富,主要活动包括会议研讨、文化旅游推荐、商贸合作交流三个方面。其间,将举办峰会开幕式、万里茶道论坛、市长圆桌会、申遗研讨会、城市旅游联盟大会、万里茶道摄影展、山西文化旅游推介会、特色产品博览会、参观万里茶道晋商遗址等12项活动。同时,为扩大晋中在万里茶道节点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晋中市还面向节点城市分别赠送500张以古城大院为主的景区门票,同时向节点城市发布晋中旅游优惠政策,以达到节点城市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合作共赢的目的。

  “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是继丝绸之路后又一重要国际商道,繁荣两个半世纪。陆上“万里茶道”南起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延伸至蒙俄,全长1.3万公里。为深入挖掘“万里茶道”文化底蕴,促进沿线城市文化、旅游、经贸等领域繁荣发展,中国发起了“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晋中市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城市,晋中去年被推举为第五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的主办城市,具体承办地放在以世界文化遗产著称的平遥古城。

  晋中是纵横商界600年、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经济奇迹的晋商故里,而晋商是万里茶道的奠基者、开拓者和继承者。举办第五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对于进一步确立晋商万里茶道开拓者、奠基者、继承者的历史地位,弘扬晋商文化、传承晋商精神,加快晋中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万里茶道国际联盟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沿线节点城市文化、旅游、经贸等领域繁荣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

  晋商文化及代表

  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五百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

  晋商文化的代表,包括乔家、渠家、常家、曹家、王家等。乔家、渠家以及曹家都曾走过西口,塞外的风沙磨炼了他们不甘贫穷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用自己饱含着汗水的业绩,衣锦荣归之后,给后人留下了那些雕梁画栋的宅院,和古色古香、风韵犹存、遍布城乡、数以千计的庭院建筑,而且给建筑学、晋商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晋中还有不少有价值的商家大院和民居建筑,如平遥县创建中国第一票号——日昇昌,榆次开辟荣商之路的常家,太谷县的经贸活动伸展到东亚、西欧的曹家,灵石县因财达官、因官得势、大院建筑南北风格融为一体的王家等,形成了与乔家、渠家大院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民间瑰宝。

  春秋数度,风流尽显,晋商大院以其辉煌的过去,永垂史册。后人将沿着历史上晋商辉煌的足迹,再创新世纪的繁荣。

  万里茶道上的晋商足迹

  万里茶道的说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有分歧。单单从起点,目前,各方面专家的认识就有北京说、武夷山说、汉口说、安化说等。本报所提的万里茶道,沿用了大多数专家认为的武夷山说。而时间,应该从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

  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长达13000多公里的中蒙俄万里茶道,孕育出了一个个富商巨贾,也孕育了辉煌数百年的晋商和晋商精神。这些巨贾即包括祁县的渠家、榆次的常家、祁县的乔家,灵石的王家、介休的范家和冀家,以及太谷、汾阳、清徐的众多茶商等。

  据此次峰会提供的文字和书籍记载,最早远涉武夷山经营茶叶的,应为祁县的渠家。祁县昭馀古城的渠家,其始祖渠济,早在明洪武年间,就带着两个儿子往返于上党、祁县之间,经营土特产,后渠家落户祁县。《万里茶路上的晋中商帮》一文提及,渠家第十二世渠文浩,24岁起便前往武夷山贩运茶叶。他的孙子渠同海等,更是在乾隆年间,于内蒙古的包头开设“长源厚”商号,主要经营茶叶和粮油。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23岁的太谷人王相卿,和祁县人张杰、史大学,在归化(即现在的呼和浩特)共同开设字号“大盛魁”,往来于汉蒙民族之间,经营粮食、布匹、茶叶、丝绸、烟草、皮革等等。大盛魁极盛时,更是有员工六七千人,有商队骆驼2万峰,沿途唱起《驼倌叹十声》小调,一路创业、一路歌,用晋中商人的智慧和实力,奇迹般地筑起了晋商万里茶路不朽的丰碑,成为清代万里茶路上最大的商队。

  到雍正八年,清政府正式允许中国商人建买卖城,一时间晋商蜂拥而至。当此之时,在张家口经营已久的榆次车辋村的常家人常威,迅速从库伦赶往漠北,意在抢占商机。不幸的是,常威终因年迈去世。接过家业的常家长子常万玘继承父业,以经营布匹、百货为主,在大同、成都、汉口等地创办了大德川、大德美、大德成、大德瑞、大德正、大德旺等10个以“德”字为标志的字号,号称“十大德”。常家的家业也形成了一个以张家口总号为中心,辐射蒙古乌兰巴托和大江南北的商业网络。乾隆年间,常威三子常万达以张家口总号“大德玉”的名义,将贸易向外扩展到恰克图,向俄商出口茶叶及绸缎等商品。

  在众多的晋商中,祁县的乔家属于较晚经营茶叶的巨贾之一。乔家从乔贵发始,三个儿子分立三堂。直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乔家的后人才开始了远赴恰克图的茶叶贸易。嘉庆后期,乔家开设了“大德诚”“大德兴”两大茶庄,并派员南下湖北、湖南、福建等地,专门从事茶叶买卖。乔家还与“大盛魁”,及祁县渠家、榆次常家等多数晋商联手,由武夷山,穿湖过江,一路北上,最终经蒙古、俄罗斯,将茶叶生意一直做到了欧亚大陆。

  可以说,古代晋中商人开创出来的,不仅是一条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国际贸易通道,也是一条跨越中蒙俄三国的黄金旅游线路,更是一条象征开放、文明、友谊的文化通道。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