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郭代勤報道:水缸、酒窖、晾堂……日前,一個個印證昔日釀酒場景的遺跡,在醬香彌漫的貴州茅臺鎮向陽村重見天日。
4月9日,“宋代官窖”發布會在遺址現場舉行,專家表示,這是貴州迄今為止出土的最為全面的宋代釀酒作坊遺址。
“作為中國醬香酒的發源地、原產地和主產區,茅臺鎮需要更多的歷史、文化方面的史料、理論、文物遺跡來做支撐。宋代官窖遺址的發掘,必將成為中國國酒之心茅臺鎮更有利的注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遵義(仁懷)市酒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呂玉華如此評價。
位于古鎮酒業醬酒文化紀念館內的“宋代官窖”遺址,有6個方形發掘坑(窖池),窖池內壁上條石的菱形圖案、卷枝花卉等清晰可見。現場考古和釀酒專家介紹,這一遺址的釀酒作坊要素十分完整,經復原后,是目前全國最大、最早的宋代窖池!
該窖池為長方形,通長1370cm,寬350cm,內分六池,南北向并列,單體窖池內寬160-168cm,以165cm為多,寬度均為293cm,內深180cm。用長方形條石疊砌,共分七層,石料一般長度為80cm,高、寬為26-28cm左右,正面多雕刻有裝飾紋飾,紋飾內容以幾何形圖案和花卉為主。
世人只道醬香酒工藝繁復,堪稱中國白酒工藝的“活化石”。不過在參觀了“宋代官窖”遺址后,人們不由得感嘆,宋代醬香酒的窖池,竟然就具有如此非凡匠心!
據了解,在貴州茅臺鎮古鎮酒業醬酒文化紀念館內的“宋代官窖”遺址出土發掘之前,被譽為“中國酒都”的仁懷市,也曾先后發掘出多個釀酒遺址及文物。
“宋代官窖”遺址,考古專家嚴謹地說是“宋代晚期”,即13世紀初。無獨有偶,出土了“飛天仙女”石刻浮雕仁懷名酒工業園區兩岔宋墓中,其石刻落款為“時以庚寅紹定三年孟冬吉旦置造”。紹定為南宋理宗趙昀的年號,紹定三年即公元1230年。這與遺址“宋代晚期”的年代基本吻合--距今已近800年了。
“這一釀酒作坊遺址的出土,將茅臺鎮的白酒釀造歷史提前到了宋代,向前推了幾百年。”貴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曹波表示“這些石缸、石窖,印證了醬香酒特有的回沙工藝的形成過程。這對研究醬香酒工藝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依托遺址,古鎮酒業建成了醬酒文化紀念館。日前已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并掛牌。考古專家們認為,“這樣的開發利用,就是對遺址最好的保護,更是對醬香酒工藝的最好傳承。”并提議深化遺址的后期的學術研究,特別是在醬香酒工藝的流變等方面,要力爭有所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