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树根旺报道:昨日,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一行31人探访泉州古城,考察古城改造规划方面的具体措施,感受最具闽南特色的人文风貌。
工商理事会一行走访参观了泉州天后宫、徳济门遗址、李贽故居、新门文旅街区等,观看了传统的南音表演、提线木偶表演、花灯制作艺术等,并了解聚宝城南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和新门文旅街区改造项目的规划和进展。
聚宝街实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改造保护形式,在曾经辉煌一时的街道上,保留着海丝建筑的遗迹,延续着传统的闽南人文风貌。居民们在此安居生活,商贩们保留着古朴的经商模样,时间仿佛不曾流逝。“泉州古城保护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不破坏现有的人居环境,在整体保存老居民生活状态的前提下进行规划修缮,让人们看到了鲜活的文化遗产,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巴林王室成员、前建设部长谢赫易卜拉欣说,泉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代时泉州就与巴林王国有着密切联系,能在聚宝街看到与阿拉伯人有关的遗迹觉得很开心。
“我对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很感兴趣,泉州还保留着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建筑,这里还能看到民间祈福信仰、祠堂里香火旺盛,泉州古城令人惊喜。”日本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研究财团会长山元顺雄说。当得知李贽思想曾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产生过影响时,山元顺雄拍了很多李贽故居的照片,并表示如果有机会还会带日本研究历史的学者到此参观。
“泉州古城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此次考察能带动海丝沿线国家来泉探访,与泉州开展更多的经贸、文化、投资往来。”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表示。
相关报道
泉州市新门文旅街区改造项目深入推进
滨水板块、八卦沟板块、内街板块同步改造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点线面”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培育泉州市新门街文化旅游街区等业态示范点。新的一年,泉州市新门文旅街区改造项目深入推进,结合城市微空间改造、低冲击更新等理念,打造泉州文化旅游资源及“非遗”项目的展示窗口。
经历多次“变脸” 新门街转型为文化街
泉州市新门街始建于南唐时期,南唐“晋江王”留从效在筑罗城时,特别增筑临漳门,百姓称为“新门”,而整条街从“新门”向东延伸至中山路,故此街称为新门街。
从上世纪90年代动工改造后,泉州市新门街成为一条宽敞的水泥路,道路两旁建有崭新的极富闽南特色的建筑楼群。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新门街从最初的“名优特产品一条街”,到“电动车一条街”“树脂工艺配件街”“旧货市场一条街”,再到“名门时尚商业街”,已经历5次“变脸”。
近年来,泉州市新门街逐渐找到了转型方向——凸显闽南特色的“旅游文化休闲街”。泉州新门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剑鹏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引进200多家与海丝文化相关的业态入驻,如卢思立的思木斋工艺馆、台湾静思书轩、莲城木偶体验馆等。”
目前,该项目还考虑在街区增加闽南及海丝文化体验店,与多家旅行社洽谈。正在洽谈引进斯里兰卡(锡兰)商品,拟成立海丝主题馆。
改造分三大板块 打造“传统+创新”街区
下一步,泉州市新门文旅街区计划通过存量空间的更新利用,把新门片区打造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三创”平台基地,成为集“传统文化、创新业态、年轻创客、孵化器”于一身的都市创新平台。目前改造分为滨水板块、八卦沟板块和内街板块。
滨水板块为创客孵化中心,提供培训和孵化,服务于参与传统文化与产业链创新的创客群体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八卦沟板块为青年创业基地,包含时间与众创;内街板块为传统文化创新园,是产业化空间。
其中,滨水板块和内街板块相结合。蔬菜公司将改造为创客孵化中心,以演讲空间、联合办公、展览空间、青年旅舍为核心,采用“城市微空间”理念,激活负面空间,让社区空间更有活力。采用“青年共享社区”理念,打造城市会客厅,给海内外年轻创业者家的感觉。
豆制品厂改造为AR/VR+传统文化展示实践区,以新门茶席AR/VR展厅为核心业态,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互动式体验,兼备展示、学习、消费等功能。
化建厂改造为泛泉州文化IP孵化街,以大泉州半径及泛泉州的华侨文化所在地的美食文化为导流,引入传统、时尚餐饮店等,打造海丝美食街。
皮革厂改造为精品传统生活文化体验区,以传统生活方式的精品酒店为载体,打造传统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精品24小时之旅。
此外,“八卦沟”板块将通过点状改造,使八卦沟两岸空间得以活化,激发其商业价值。同时在芳草园筹备创意市集,达到活跃街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