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本地新闻

畢曉普癌癥研所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2016-12-31
来源:香港商报网

  

成都高新毕晓普癌症研究所所长杨顿为毕晓普颁发聘书。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郭代勤報道:12月30日,成都高新區傳來重磅消息,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引進新的戰略合作伙伴,畢曉普癌癥研究所已于日前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該研究所命名為“成都高新畢曉普癌癥研究所”,是世界范圍內唯一使用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畢曉普教授名字命名的癌癥研究所,其發展目標是成為集發現、開發、制造商業化精準抗癌新藥為一體的世界級綜合型癌癥研究所。當天,成都高新畢曉普癌癥研究所揭牌儀式正式在成都高新區舉行。

  全球唯一由畢曉普名字命名世界級綜合型癌癥研究所

  作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新引進的戰略合作伙伴,成都高新畢曉普癌癥研究所由當今癌癥研究領域的巨擘、198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邁克爾·畢曉普擔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并以其名字授權命名成立。

  “畢曉普教授認為科學無國界。他不僅將命名權贈予了我們,還在科研技術及資源共享領域給予了我們支撐和幫助,為我們提供高層次學術交流平臺。”畢曉普教授學生、該研究所所長楊頓博士說。成都高新畢曉普癌癥研究所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落戶,也標志著一個在國際醫學界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落地中國。

  據楊頓介紹,該研究所將充分利用美國、英國、德國和中國的科學人才、技術以及其他資源優勢,面向全球進行研究與開發,將打造先進完善的新藥臨床前研究工具盒,用于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抗癌靶標篩選及驗證、抗癌藥物療效檢測和療效預測生物標志物開發,并以創新技術和新的生物學機制為核心,開發精準醫學抗癌新藥及與之配套的療效預測生物標志物,該研究所的突破性成果也將以多途徑和多邊合作方式在多個國家推向臨床。

  同時,成都高新畢曉普癌癥研究所將立足中國西部地區,充分利用優秀的生物醫藥資源,把西部地區的天然產品儲備、傳統中醫藥與癌癥基礎研究有機地整合起來,并將其作為新藥研發的一個重要方向。研究所將以天然產物提取物為起點、以創新的篩選平臺為核心,致力于研發下一代精準抗癌的小分子藥物,并在成都地區打造一個嶄新的、健全的、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天然產物新藥研發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所還將通過建設國際標準的生物企業孵化器來孵化微型企業并促其發展,為成都地區新藥研發人才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并依托自身所擁有的世界頂尖級癌癥研發專家團隊的優勢,加強與西南地區的高校合作,聯合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博士和博士后。

  成都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賦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成都高新畢曉普癌癥研究所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對國際生物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加深國際交流合作、加強科技研發和人才引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產業發展政策優渥國際生物城屢獲諾獎得主青睞

  實際上,這并不是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第一次與諾獎得主的合作。

  早在今年4月,成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范毅便接見了諾貝爾獎得主卡爾?巴里?夏普萊斯教授一行,并與海創藥業、地奧集團就合作建設中美前沿生物醫藥夏普萊斯產業研究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該產業研究院將依托夏普萊斯教授諾獎團隊在全球前沿生物領域的影響力,整合相關資源,在科技研發、人才引進、項目孵化、成果轉化等方面引領國際生物城集群發展。

  好的規劃,自然會吸引好的項目。如何讓好的項目更好地在國際生物城落地并發揮其優勢?為此國際生物城依托成都高新區、雙流區現有產業政策體系,深入研究生物產業特性,參考借鑒先進園區經驗,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原則,制定出臺支持產業發展的‘黃金四十條’及實施細則,將設立總規模不低于10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同時專門研究涉及一致性評價相關條款內容,提出了八條具體針對性措施。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是由成都高新區和雙流區合作共建的產業新城,自成立以來,兩區強強聯手,全力推動國際生物城發展的序幕。國際生物城通過與古巴、歐美生物產業的“國際合作”,與中國國藥集團全方位戰略配對的“政企合作”,打破行政壁壘整合資源的“區域合作”三大模式,面向全球范圍配置資源,不斷聚集產業高端要素,大力創新園區發展模式。截至目前, 已入庫項目202個,其中已簽約項目41個,擬簽約項目13個。已簽約及達成合作意向團隊中含諾獎團隊2個,兩院院士團隊1個,國家千人計劃團隊4個,海外歸國高層次人才團隊9個。此次成都畢曉普癌癥研究所的落戶,將進一步提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國際化水平,并為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