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張尚武 劉勇 通訊員 黃德開
9月5日,第八屆湖南茶業博覽會(簡稱茶博會)落下帷幕。組委會統計,為期4天的展銷,共實現交易額25億元,保持歷史高位。
本屆茶博會,省內重點產茶縣、品牌茶企悉數攜精品、新品參展。綠茶唱主角,黑茶延續攀升,紅茶多點開花,湘茶產業活力迸發。
透過茶博會的窗口,記者看到,創新與融合正在成為湘茶產業發展的主流。
創新發展,擴大有效供給
多年來,湖南茶業呈快速發展態勢,茶園面積年均增長5萬畝以上,至2015年底全省茶園面積已達203萬畝。
從茶葉消費來看,天價茶、禮品茶遇冷;大路貨、低端茶滯銷,全國茶葉總量已呈供大于求態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湘茶產業邁向何處?此次茶博會上,眾多茶企的創新,為湘茶構筑起新的優勢。
中茶湖南公司開發白茯磚,茯磚的形態,白茶的品質,讓閩浙茶商大開眼界,紛紛訂購;而黃茶餅、紅運餅,將黑茶緊壓工藝引入黃茶、紅茶制作,可延長保質期,茶的風味口感也更好。
惟楚福瑞達生物科技公司展出的“黑小可”顆粒調味茶,把茯磚茶粉碎,用制藥工藝將其造粒成芝麻大小,使黑茶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形態面市。展臺工作人員介紹,相比傳統黑茶,這種顆粒茶攜帶、沖泡都非常方便,瞄準的正是年輕人的市場。
安化云天閣茶業將“藥食同源”的桑葉加入黑茶,開發出“桑香黑茶”。盛世湘西農業科技公司把中藥杜仲葉和黃金茶原葉組合起來,研發出“杜仲紅茶”。這些創新,聚焦日益受到重視的保健功能和口感,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茶產品創新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市場空間,而茶具創新則可能顛覆過往的生活方式。湖南泉笙道茶業公司研發出具有多項國家專利的“智能泡”沏茶器,在精確水溫、智能浸出、口感適配、手機智控等多個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實現了從茶葉到一杯可口茶湯的“一鍵式”操作。
省茶業協會榮譽會長曹文成表示,當前,湘茶的這些創新表明,只有更好地滿足茶葉消費者的愛好需求,才能擴大茶葉的有效供給,產業才能欣欣向榮。
產業融合,提升綜合效益
本屆茶博會發布了2016湖南“十大最美茶葉村(茶園)”,安化縣馬路鎮云臺山村“云上茶園”等最美茶園在展會現場播放風景宣傳片,讓許多市民都感嘆:太美了,好想去看看!
與傳統食品類展銷會不同的是,茶博會既銷售產品,也推廣旅游。
茶園一般都是環境優良、風景秀麗之所在。因此,許多具備條件的湘茶企業,紛紛推出茶旅一體化,以茶帶旅、以旅促茶,融合發展,一畝茶園收獲兩三畝的效益。據組委會介紹,茶博會之前,角逐湖南“十大最美茶葉村(茶園)”的競爭異常激烈;茶博會期間,成功入圍的最美茶葉村(茶園),在當地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下,無不大張旗鼓推介自己,期待引來游人,擴大愛茶人的隊伍。
茶旅融合,是一三產業疊加,提升經濟效益;茶葉公共品牌的打造,則是加強區域融合,提升社會效益。
本屆茶博會首次發布了湖南茶葉“十大公共品牌”,除了早已聲名遠播的安化黑茶,還有古丈毛尖、沅陵碣灘茶、石門銀峰、保靖黃金茶、岳陽黃茶、桃源大葉茶、南岳云霧、汝城白毛茶、常德武陵紅等9個品牌。
茶界專家王準介紹,過去大家都喜歡自立山頭、互相爭斗。而現在,每個公共品牌旗下,都有數十家上百家茶企,大家按照統一的標準,打造標準化產品,抱團闖市場。事實上,湘茶十大公共品牌,帶動企業做大做強,正在提升認知度,助推湘茶出湘。
展會現場,湘西眾多企業產品用古丈毛尖作為“前綴”,石門銀峰力推“一條街”,岳陽黃茶整體參展,茶業區域“握指成拳”的態勢非常明顯。
要素集聚,多路資本涌入
福建人龔天水,看中了常寧市塔山一帶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投資1.2億元,從福建安溪引進國家級茶樹良種“梅占”,打造出獨特風味的高端紅茶“蠻湘紅”。在本屆茶博會上,“蠻湘紅”的品質受到專家高度贊賞。
在茶博會上,能遇到福建、云南、浙江等產茶大省的茶商來湘投資興茶,而一些工商資本界人士跨界茶業圖發展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多路資本涌入,使湘茶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宜茶、歷史上產茶的縣市,紛紛復興老茶園、開辟新茶園,參展茶博會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湘南的資興推出東江湖茶,宜章推出莽山茶;地處羅霄山脈的炎陵縣,既有炎陵紅茶,也有湘炎春綠茶,還有神農白茶;南岳地區在久負盛名的云霧茶之外,開發出“皇妃貴菊”花草茶,“色香味形”俱佳;湘中地區的漣源橋頭河白茶與著名的安吉白茶不分上下,新寧崀峰茶業力推原料“純野生”,隆回一都云峰茶業大打富硒牌。
茶界學術權威專家劉仲華表示,社會各界紛紛跨界過來發展茶業,說明大家非常看好這個產業的前景,但一定注意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注重茶葉原料的品質安全和加工的規范化、標準化,確保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