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商报专稿

農民變股東 桂防城港探路資產收益扶貧

2016-08-15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梁善良報道: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統計局獲悉,上半年該市農民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這一成績,是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舉措創造出來的。

  據悉,地處中越邊境的東興河洲村,上半年農民人均收入超過7000元,連續3年穩居全市首位。而在2015年,東興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429萬元,率先在全廣西突破萬元,增速連續3年居全區之首。

  記者了解到,農民人均收入連續快速增長且穩居首位,緣于防城港市推出的資產收益扶貧舉措。5年前,東興市河洲村以“農田變股田,農民變股民”的運作機制,推進土地流轉,將3100畝土地、青苗及地上附屬物以折價入股或出租形式,引進企業前來進行農業開發。出讓土地獲得的5萬元貸款,不直接發放給農民,而是作為農民的入股金投給農業開發企業。按照該模式,該村建起“紅姑娘”紅薯研發基地、蘭花基地、香茅基地等10多個現代農業基地,全村土地規模化、專業化經營面積占耕地總面積80%。負責該項目的河洲村支書項志勇告訴記者,每戶農民年均可從企業獲分紅和租金1萬元以上。2015年,河洲村村民人均凈收入超過1.3萬元。

  據介紹,資產收益扶貧在河洲村獲得成功后,迅速向防城港市其他區縣推廣,在該市最貧困的南屏鄉、十萬山瑤族鄉及紅沙村等十幾個鄉、村屯全面推開,在當地發展種養殖業、旅游業等。

  記者了解到,作為濱海城市、邊關城市、港口城市的防城港,各地根據當地產業特點,不斷對資產收益扶貧的方法進行創新。地處十萬大山的上思縣,每年從財政拿出3000萬元作為貼息和擔保,撬動金融機構10億元貸款用于資產收益性扶貧。貧困戶獲得這筆貼息貸款后,直接作為股本金,入股合作社和企業,年終合作社和企業根據約定,給予貧困戶股息。該縣今年擬摘帽的2177戶貧困戶中,已有約900戶選擇貸款指標流轉,金額達4500多萬元。三面環海的港口區,貧困戶利用政府給的貸款,入股到合作社和示范企業,實現資源、技術和利益共享。一批集觀海、休閑和度假于一體的海上養殖精品村形成,以“紅沙-沙螺寮-簕山”沿海景區為支撐的養殖休閑旅游業躥紅,紅沙的萬畝蠔排海上莊園、簕山古漁村和漁鷺園等地,成了人們休閑觀光、品嘗海鮮的旅游勝地。入股村民每年從村辦企業中至少獲得4500元分紅款。

  廣西智庫“前途研判”分析認為,扶貧措施只有真正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與農民增收相結合、與產業融合發展相結合、與發展現代農業相結合,才能真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才能真正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金、資產,才能真正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防城港市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值得推廣”。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