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盧偉通訊員程帆、鄒永浩報道:7月18日,記者從博羅縣有關部門獲悉,該縣的羅浮山風景名勝區通過專家組的評估驗收,被廣東省中醫藥局評為“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為全省第8家。下來,該縣還將以舉辦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的為契機,爭創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秦至清朝的皇家禦用藥園
據了解,羅浮山地處北回歸線,屬南亞熱帶氣候區。高溫、多雨、土層厚,形成南亞熱帶的天然植物園。擁有3400多種植物,自秦至清,羅浮山地區一直是皇家的禦用藥園。其中金耳環、青蒿、金線蓮、羅浮石斛等藥用植物就有124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8種,堪稱偉大的中藥聖山、巨大的百草藥庫。
宋代,開辟於羅浮山沖虛觀旁的“洞天藥市”,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洞天藥市”,與廣州芳村花市、廣西合浦珠市和東莞寮步香市一起被稱為嶺南四大集市。
依托羅浮山豐富的中草藥資源,東晉著名道教學家、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在羅浮山修道煉丹、采藥著書、懸壺濟世,編著了《金匱藥方》、《肘後備急方》等經典醫藥學著作。其中,《肘後備急方》更是跨越千年,給屠呦呦教授於關鍵啟示,成功提取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素,使之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女藥學家。
專業考察隊繪就《羅浮山海經》
羅浮山作為南藥基地,是中草藥科學、養生醫學等科學考察的良好場所,在生態科學、醫藥學等方面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早在2013年,專業考察隊就對羅浮山保護區內進行了為期7個月的考察,對羅浮山及其周邊的動植物、古村落、自然物產做一次徹底梳理,為博羅繪就一本《羅浮山海經》。同時,依托國家第四次中草藥資源普查,博羅縣初步建立中藥資源數據庫,並納入全省及全國中藥資源數據庫,為全面、有效保護中藥資源,推進中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依據。
其中,采用葛洪原組方、羅浮山百種草藥研制而成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藥油——百草油,以及利用羅浮山的千餘種天然藥材,結合當地上等食材,根據東晉醫學家葛洪留下來的古法配方,烹飪出的各式養生“仙宴”等,都廣受遊客喜愛。
目前,該縣正依托藥材資源豐富、羅浮山“洞天藥市”曆史悠久、全縣中成藥企業較多的優勢,計劃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省藥學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在羅浮山成立中醫藥研究所,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推動該縣中草藥資源的科學、適度開發。
同時,該縣將以今年9、舉辦的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和10月舉辦的第三屆國際養生大會為契機,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造提升葛洪博物館、青蒿艾草生態園等中醫藥養生文化宣傳景點,並充分挖掘各方資源,著力打造國家級健康產業基地、中醫藥創新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三個基地”,並進一步提升為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搭建與全國、全世界交流和溝通的平台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