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甘肃 > 商报专稿

甘肃清水县“互联网+扶贫”触网破冰

2016-05-15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網訊】見習記者寇剛 特約記者田野報道:隨著“互聯網+”上升成為國家戰略,“互聯網+扶貧”也開始成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迎頭趕超的重要抓手。甘肅清水縣作為國家六盤山特困片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典型的傳統農業縣,全縣有貧困村120多個,貧困面達20%左右,貧困程度深、扶貧攻堅任務重。今年以來,清水縣積極順應“互聯網+產業”發展新模式,利用互聯網思維在農村電商、特色產業等多領域精準發力,“互聯網+扶貧”之路破冰展開。

  今年以來,清水縣以48萬畝優質干鮮果等特色產業為依托,加大電商發展力度,把電子商務和“雙創”、電子商務和精準扶貧深度融合,轉變傳統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有序推動電商發展。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全省首家眾創空間和電商中心高度融合的創業基地,縣鄉村三級電商運營體系和每個行政村培養1名大學生電商村官、帶動培養1名電商帶頭人、引導貧困群眾從事電商等的“1+1+N”的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模式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縣共開辦特色農業產品、工業工藝品等各類網店400余家;立足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突出的現狀,積極鼓勵相關物流企業建立健全鄉村物流配送體系。

  清水縣商務局局長張偉告訴記者,從目前清水縣電商產業發展現狀來看,存在著起步晚、群眾思想觀念落后、電商人才短缺、服務體系不健全、特色產品競爭優勢不明顯等制約因素。清水縣目前發展電商無疑是“彎道超車”,要突破瓶頸,創出特色,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破解難題,補齊短板。今年清水縣將按照“建設城鄉市場體系、打造商業服務街區、培育新型商業業態、加快電商產業發展”的思路,在抓好商貿市場、網店等建設和實體經濟的前提下,全力推動電商產業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清水特色的電商發展新路子,助推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近年來,農村電商發展迅速,曾經運不出去的農產品賣到了大城市,創收乏力的農民找到了新的賺錢門路,一度活力不足的農村經濟變得欣欣向榮。一些村民受益于電商扶貧,逐漸摘掉了窮帽。在清水縣永清鎮常楊村一直以來有放養土雞的習慣,但由于近年來主要勞動力外出務工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原因,傳統的銷售模式導致該產業難以做大做強,農民逐漸失去養雞的積極性;在電商模式和精準扶貧駐村幫扶隊的推動下,一部分村民又逐漸恢復了放養土雞的積極性。據甘肅省文化廳駐村幫扶干部、常楊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劉衛華介紹,目前已有個別群眾就主動找他談放養土雞的想法,也希望將來通過目前正在打造的電商平臺賣雞蛋。村民李有生告訴記者,他有兩個兒子,但兒子和兒媳都外出務工了,由于留下5

  個年幼的孫子給他們老兩口,干其他的農活已不太現實,他們現在放養了60多只土雞,每天平均可以產蛋18只左右,每只雞蛋可以賣到1.5元,老李樂滋滋的說“這個價錢就非常好了”。

  據記者了解,常楊村全村300多戶,目前放養土雞的存欄量在150只左右,日均產蛋量約50只。像常楊村一樣放養雞的地方在清水縣還有幾處,但都沒有形成健全的產業發展模式,銷售模式基本還停留在傳統的銷售渠道之上,產業利潤率極低;缺乏市場運作的經營主體,產業鏈“短板”問題突出。所以,清水縣就是要通過發展電商倒逼富民產業培育,壯大產業化經營,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推動甘肅“十三五”時期“一號工程”的順利實施。

  基礎設施薄弱,是清水縣扶貧開發最大的制約因素,強基固本已成為當務之急;脫貧致富,成為清水人矢志不渝的追求。“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清水縣以“互聯網+扶貧”為起點,利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扶貧打造開發式、造血式、產業式的扶貧探索模式正在繼續。

[责任编辑:邓煜闽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