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人環境管理有限公司深耕綠色生態版圖紀實
今天的中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綠色發展」成為「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氣息」無不令人振奮。
治理生態環境不僅僅是一件關系到民生的大事,所催生出的諸多綠色產業也增加更多的「綠色動力」,累積更多的「綠色財富」,對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來說,意義重大。
江西客家人環境管理有限公司秉持着「讓城市環境更美好,讓生活更健康」的理念,用客家人的勤勞、堅韌,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一抹橙黃色換來城市的整片綠色。
該公司董事長劉玉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生態環境是一條大船,每個人都在船上,都不是旁觀者。」環衛事業,只為創造一片乾淨的天地,守護一片綠色的夢想。「是時候,讓我們新時代的環衛人在這塊大幕上『指點江山』了。」鏗鏘話語,言猶在耳,劉玉蘭正带領旗下的「客家人」團隊堅定前行。香港商報記者 林穎萍 劉連飛
綠色中國 夢高於生活
在劉玉蘭看來,從事市政環衛事業,讓城市生活環境更美好,這是偶然,更是時代的必然。
出生於1984年的劉玉蘭,大好青春年華,投入環衛事業,源於點滴生活,卻高於生活。大學時期,她就曾和外教探討過中國的環境衛生,更深受出國旅游的觸動,有感於日本、新加坡的環境衛生,毅然決然投身市政環衛事業。2009年,她創辦了江西客家人物業保潔有限公司,從家政服務到單位、小區、商場的保潔再到市政環衛和園林綠化,7年間實現了公司發展的三大跨越。公司從一個3人規模的小企業,演變成員工上千名,服務於多個城市,集市政道路清潔、清運、轉運等一體化服務;園林綠化設計、施工、養護於一條龍服務;城市協管、治安協管;城市污水處理投資、建設、管理服務等等,是一家全方位、多元化的市政管理服務公司。
「做市政環衛這一行,就要想着把這件事情做好,不能想着賺錢。」劉玉蘭表示,「正如電影《美人魚》里面的經典台詞一樣,『如果地球上連一滴乾淨的水,一口乾淨的空氣都沒有,賺再多的錢也都是死路一條。』」
「每天從零開始」積於跬步
在贛州市于都縣城區的長征路上,一位環衛工人正用高壓水槍沖洗路肩上的積塵,電動人行道高壓沖洗車緊隨其後。很快,整條馬路煥然一新。
一幅簡單的畫面,讓人想到兩個字--環衛。「很多人覺得環衛工作就是打掃衛生,很普通,可並非如此。」贛州市於都縣城常住人口20多萬人,清掃面積達600萬平方米,既要保持路面清潔,又不能影響正常的交通秩序,環衛人員只能選擇凌晨夜深人靜時工作,並且長達20多個小時。年輕時尚的劉玉蘭,時不時和環衛工人一起出現在街頭巷尾,更經常利用早中晚休息時間進行督查,發現環境問題及時處理,有時還要帮助環衛工人打掃衛生。她還有一種職業習慣,只要見到道路上的垃圾,就一定會隨手撿起來。
「每一天都從零開始,今天你不認真、偷懶,一眼就看得出來。」劉玉蘭告訴記者。江西客家人環境管理有限公司正是有一群傳承客家人「勤勞勇敢、誠實守信」優良美德的客家人隊伍,每天為城市的乾淨整潔堅持不懈。
助力生態文明一展豪邁
環境衛生管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市環境衛生不僅與城市形象息息相關,而且還與人們生活的幸福感成正比。
2014年,江西客家人環境管理有限公司被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評為「環衛文化先進單位」、被中國清潔協會評為「環衛清潔創新獎」、「十佳優質服務企業」。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到了重要位置,而環衛工人正是為改善民生、創建良好生態環境提供可靠保障的生態文明踐行者。劉玉蘭和她的團隊懷揣着美麗中國、秀美鄉村的夢想,日覆一日踐行着「寧願一人脏,換來萬人潔」的奉獻精神。
【記者觀察】
市容環衛行業作為打造「美麗家鄉幸福城市」的重要抓手,搶抓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機遇,在環衛行業整體發展中,亟待形成多元化垃圾終端處置體系、機械化環衛清掃保潔體系、信息化環衛監督管理體系和市場化環衛運作體系等。
「讓城市環境更美好,讓生活環境更健康」,江西客家人環境管理有限公司始終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辛勤勞動、無私奉獻,以最美的心靈,最優質的服務,創造最美的環境。
在幾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若想真正讓生態環境煥發出新的活力,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劉玉蘭在采訪中坦言,要和政府、學校、企業形成合力,加強宣傳引導、思想教育,愛護環境,生態環保的意識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十三五」規划建議中所指出的那樣,要「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當民眾的期待與國家的目標融合在一起,這必將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凝聚更強大的「綠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