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史振華報道:到2020年,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顆粒物濃度(PM10和PM2.5)比2015年下降15%,大氣環境質量、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全省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不低于66%,森林覆蓋率達到37%,實現林業產值4000億元……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全面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美麗四川建設取得新成效。8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解讀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之四--“綠色發展?構筑生態文明新家園”新聞發布會,四川省環保廳廳長姜曉亭、四川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傅思泉出席發布會。
“十二五”:城市空氣環境質量達標率90.9%
“十二五”以來,四川環境質量狀況有明顯改善,從區域空氣環境質量來看,2014年,全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均值較“十一五”末分別下降35.90%、3.03%。2015年三季度,全省二氧化硫、PM10濃度分別又較2014年同期下降27.5%、5.4%;全省城市空氣環境質量達標率90.9%;2014年比2010年酸雨污染有所好轉。而從地表水環境質量來看,2014年,四川地表水6個出川斷面均達標,化學需氧量濃度較“十一五”末下降0.58%。2015年三季度,139個省控監測斷面達標率為66.4%,干流斷面達標率63.8%,支流斷面達標率67.8%。
同時,重拳出擊污染治理,“十二五”期間,四川超額完成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截至2014年,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同比“十一五”末(2010年)下降8.16%、7.45%、14.09%、5.63%,分別已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的116.63%、86.59%、156.56%、81.59%。
“十三五”:全力推進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
四川省環保廳廳長姜曉亭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推進“十三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將從七大方面重拳出擊。一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起由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環境治理體系、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八項制度構成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完成改革工作任務。二是加強污染防治和總量減排。貫徹落實國家“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和四川省年度實施計劃,建立健全重點流域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推進重點區域流域大氣、水環境綜合治理。三是加強環評服務和把關,優化經濟發展。對環境影響較小的項目規范程序,縮短時限,加快審批,體現環保部門的效率;對環境影響較大的項目充分論證后進行優化,備齊要件,盡力通過審批,體現環保部門的水平;對突破環保底線,違反環保剛性規定的項目,堅決不批或暫緩審批,體現環保部門的職責。四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優化發展空間布局,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五是加快推進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和監察能力建設。六是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環境。加快修訂修訂和出臺一批地方法規,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全面實施網格化環境監管。七是構建多元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促進公眾監督企業環境行為,讓每個人成為保護環境的參與者、建設者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