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商报专稿

合肥柏堰科技園:持續創新顯實效

2015-11-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原標題】合肥柏堰科技園:破解難題出實招 持續創新顯實效

  前言

  2005年10月,合肥高新區和肥西縣本著優勢互補、合作開發的精神,按照“區劃不變、戶籍不變、合作開發、利益共享、統籌發展”的原則,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合作開發了安徽省首家跨區域合作工業園區——柏堰科技園。

  園區一期合作開發7.7平方公里。2009年5月,區縣雙方在一期成功合作的基礎上,將合作范圍向西擴大8.7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63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20億元,工業投資248億元,招商引資316億元,引進境外資金12724萬元。

  精準破解發展難題 經濟運行穩步前行

  今年以來,園區緊緊圍繞高新區打造“中科智城,江淮硅谷”、肥西縣實現“三全”總體目標,以“保存量、抓增量、促轉型、帶發展”為中心,堅持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通過產品結構優化、生產線升級、引導企業技改,加快產城融合步伐,破解發展難題,堅定不移的持續優化服務,狠抓項目建設、推進產業升級,實現各項經濟指標逆勢上揚,1-9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454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到位省外資金40億元,引進境外資金1672萬美元。完成財政收入12.98億元,同比增長24.69%。

  項目服務貼心高效 創新能力明顯優化

  項目建設是園區的生命線,優質服務是推進項目建設的首要保障。今年以來,園區通過建立“一套表服務、周例會調度”制度,由園區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靠前指揮,現場調度,實現唯嵩光電、人和節能、信維科技、格力倉儲配套等5個億元項目如期開工,酒鋼、博暢、聯創、太平洋森活城、百大拓基等9個在建項目快速推進,有效保障了園區發展后勁。截至2015年9月底,柏堰科技園已投產企業達16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達44家。

  今年以來,園區在主抓經濟運行的同時,利用經濟杠桿、政策杠桿,引導企業提升產業自動化水平,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優化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凱邦電機、會通新材料等企業累計投資超2億元,推廣使用機器人達174臺,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目前,柏堰科技園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4家,國家級實驗室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擁有發明專利143項,其他專利669項,已形成以格力、美的等家用電器產業為支柱,以裝備制造、倉儲物流產業為輔的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產業特色顯著的工業園區,2012年園區成功躋身“安徽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承載空間逐步拓寬

  基礎設施建設是“建區”到“造城”轉變的關鍵環節,是產城融合的紐帶。今年以來,園區大力推進觀瀾路(習友路至軍民路)、寧西路東延段(香樟大道至凱邦二期地塊)、柏堰灣路、香蒲路、月山路及中小企業園支路建設,進一步完善“七縱七橫”路網體系,同時配套完成明珠大道(玉蘭大道至石蓮南路)、明珠公園3萬余平米景觀提升工程,做好東區33個道口智能交通系統施工,規劃設計停車場1個,占地5500平方米, 137個停車位,建成后將極大緩解周邊職工群眾停車難問題。

  截至目前,累計完成了18條道路41公里長的道排雨污工程、34公里長的供水管網工程、22公里長的天然氣管道及交通標線、交口信號和電子監控、警察系統裝備、照明工程;完成了180萬平方米的綠化工程;完成了1座110KV變電站、3座35KV開閉所、8座10KV開閉所送變電工程建設;完成了雨水泵站、污水泵站、垃圾處理站和環衛基地建設。做好“22種管線”綜合入地,實現了園區基礎設施“十通一平”。

  社會事業穩步推進 發展成果惠及群眾

  飲水當思源。今年以來,園區在狠抓項目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設,完成堰湖山莊(西組團)總平面設計調整、消防、環評審批工作,完成縣人民醫院柏堰分院裝飾改造方案施工圖審圖和規劃調整,完成柏堰商業服務中心房產測繪工作。

  持續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工作,按月發放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金,集中辦理60-80周歲的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共投保823人,投保率100% 。開展擁軍擁屬活動,發放優待資金及生活補助約8.75萬元。加強對困難群體幫扶救助,落實39名五保對象包保責任、23名貧困學生救助及殘疾人家庭增收工作。充分利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積極開展各類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

  結語:

  采訪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周玥表示:下一步,園區將根據區縣的戰略部署,科學謀劃園區“十三五”發展規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基礎配套,加快產城融合。注重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廣機器人使用,促進產品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為企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投資環境,新引進項目提供零距離服務、零障礙推進、零阻工保障,全力實現項目引得來、留得住、建得好、做得強、可持續的目標。社會事業穩步推進,突出民生工程建設,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公共醫療等社會事業,打造園區經濟轉型發展、產業結構優化、社會事業和諧的新局面!

  香港商報通訊員 韓 陽

  香港商報記者 龔舒斌

[责任编辑:周丹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