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内蒙古 > 本地新闻

鄂爾多斯:品質為尚 讓城市更具魅力

2015-08-13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思娜 孫榮報道:置身美麗鄂爾多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坐落有序,景色怡人的公園廣場韻味雅致,寬闊整潔的街道行人怡然,便捷高效的數字衍生服務以及夜色中斑斕閃爍的霓虹燈,彰顯一派現代生活氣息……經過多年的積淀與深化,今天的鄂爾多斯已然蛻變為一座美麗的現代化城市,全市城鎮特別是中心城區建設水平已經走在了全區乃至全國前列,先后佩戴上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等桂冠。

  如何進一步提高城市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市委三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對新型城鎮化進行高立位描繪,目標直指城市的品質,這是鄂爾多斯人更深層次追求的有力折射,是關系到鄂爾多斯對外開放、轉型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大事。

  今年以來,鄂爾多斯不斷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環境,向著建設綠色、低碳、智慧、幸福城市大步邁進,并以城市轉型為重點,努力在城鄉一體發展、建設品質城市上取得新進展。鄂爾多斯這座美麗富饒的高原之城,以破繭成蝶的姿態,向神州大地傳遞著自信、活力與魅力,努力實現讓城市更美好、讓居民更舒適的愿景。

  以生態為本,建設美麗鄂爾多斯

  21世紀最寶貴的財富是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既是城市賴以生存的基礎,又是凸顯城市特色、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所在。鄂爾多斯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自然生態,把綠化生態建設融入城市建設的各個環節,做到了城市建設、綠化先行,以生態自然宜居的定位彰顯美麗之韻。

  近年來,鄂爾多斯堅持美麗與發展共贏、保護與建設并重,推進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和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創建。為提升兩個覆蓋指數,市委、政府提出的舉全民之力,興造林之風已成常態。鄂爾多斯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把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貫徹到綠化建設中。始終堅持依托山水自然風貌特點,規劃別具特色的城市格局,實行山、水、城、鄉、礦綜合治理。既抓中心城市又抓小城鎮綠化,初步形成了城市森林化、城區園林化、通道林蔭化的城市綠化格局。鄂爾多斯先后投入了170多億元,啟動實施了“六區”(城區、園區、景區、通道區、生態移民區、新農村新牧區)綠化四個百萬畝(即油松、樟子松、沙棘、山杏各百萬畝)、綠化造林和城市核心區百萬畝防護林生態圈等地方林業生態工程。

  鄂爾多斯打破了人們對大漠的固有印象,一座“綠化模范城市”赫然而立。到2013年,全市森林總面積達到3266萬畝,森林覆蓋率25.06%,植被覆蓋率75.02%,這兩項均超出全國和全區平均水平。堅持一體化標準推進城鄉綠化,高層次打造園林景地,科學規劃公園、廣場及綠地,不斷提高城市綠化水平,著力改善人居環境。117個樹種構成了鄂爾多斯城市植物的多樣性,實現了在寒冷的北方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城市生態景觀。建成大型公園150個,休閑廣場37個,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07%,綠地率達到36.4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9.05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為97.06%,污水處理率為86.43%,真正圓了“以綠繞城、以綠擴路、以綠連鎮、以綠環村”的“綠色之夢”。

  以文化為魂,打造品質鄂爾多斯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其獨特的文化,會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文化品質是城市品質提升的靈魂,其目的在于強調城市發展的內涵。

  鄂爾多斯,具有悠久神秘的歷史、燦爛神奇的文化。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自古以來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燦爛文化,形成了豐厚的文化資源優勢,賦予了鄂爾多斯獨特的城市文化內涵。這里具有以“河套人”(鄂爾多斯人)為代表的舊石器時代的文化,有以鄂爾多斯式青銅器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更引人注目的是以成吉思汗文化為代表的鄂爾多斯蒙古族文化和以漫瀚調為代表的民族和諧文化。各民族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所創造的傳統文化,傳承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與精神,成為鄂爾多斯人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以文化搭建發展高地。文化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靈魂。我們要充分認識鄂爾多斯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使優秀傳統文化以創新的手段得以傳承,并不斷發揚光大,使其真正成為推進鄂爾多斯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和豐厚資源。在文化與旅游的契合上下功夫,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是鄂爾多斯文化建設由資源優勢型向綜合優勢型轉變的有效途徑之一。充分發揮鄂爾多斯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促進文化與旅游、科技融合發展,提升文化旅游產業的附加值。以鄂爾多斯豐厚的傳統文化和文化遺產為內涵,有效利用文化資源,全力整合文化旅游力量,精心打造著名品牌,使鄂爾多斯文化和旅游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提升文化旅游的檔次、質量和效益。目前,全市有全國、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處,有67個項目進入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成國家級、自治區級民間藝術之鄉5個,成吉思汗陵、薩拉烏蘇遺址、響沙灣等歷史、人文、自然景觀30多處。這些文化資源為我們打造以文化遺址為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內涵的著名文化旅游區奠定了基礎。把文化嵌入旅游所有環節,用獨具特色的鄂爾多斯民族文化內涵為旅游注入靈魂,給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形成鄂爾多斯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以產業為重,驅動活力鄂爾多斯

  產業發展是一個城市的火車頭,產業發展越快,后勁越足,城市的活力就會形成井噴效應。

  近年來,鄂爾多斯通過煤炭資源轉化、非煤資源開發和承接產業轉移等措施,奏響了從依托資源到延伸資源再到超越資源的變奏曲,早早起步,避開“資源陷阱”。鄂爾多斯的18個重點工業園區,產業各具特色,目標卻是殊途同歸:延伸、循環,為城市發展夯實基礎。建成一批煤轉電、煤制油、煤制醇等重大項目和支柱型產業,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陶瓷等非煤產業快速成長,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30%,初步建立起多元發展的產業體系;文化、旅游、金融、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三產增加值占到地區生產總值的36.9%。預計到2017年,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提高到50%左右,一批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工業園區和大型企業正在成型……

  鄂爾多斯還初步形成了以奇瑞、華泰汽車乘用車以及中興重載卡車等為龍頭的汽車制造業,以京東方半導體公司等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及以宏大太陽能等為龍頭的能源裝備制造三大新興主導產業。2013年,鄂爾多斯汽車產業形成生產能力37萬輛,汽車產量6.9萬輛;非煤產業完成投資1700億元,占工業總投資的80%。

  建成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國家新型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全區鋁循環基地和裝備制造基地、全區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獨具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8337”發展思路正在鄂爾多斯全面得到實踐。

  鄂爾多斯立足能源資源優勢,集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積極提升優勢特色產業層次,加快構筑非資源型產業集群,不僅擺脫了產業單一的束縛,還充分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形成了競爭力強、附加值高、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新格局。

  以民生為先,永葆幸福鄂爾多斯

  在發展全市經濟的同時,鄂爾多斯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2013年,鄂爾多斯完成民生投入422.7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1.5%。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到了2433元,城鄉居民養老金分別達到每人每月550元和310元,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了480元和390元。人均占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面積達0.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設置率、覆蓋率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受益率均達到100%。

  今年以來,鄂爾多斯從滿足城鎮居民生活、學習、工作、娛樂、休閑等需求出發,加快城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提供更加優質的基本公共服務。推動東勝、康巴什、阿鎮城市核心區一體化發展。推動準格爾旗、達拉特旗等旗區主動接受呼市、包頭、烏海、銀川等城市輻射,打造連接呼包銀的重要區域節點。推進旗府所在地和特色小城鎮配套功能建設,加強嘎查村、居民點和聚落點建設,形成中心城區、次中心城市、重點鎮、特色鎮、行政村、聚落點一體化發展格局。在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打造品質城市上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鄂爾多斯市大力推進自治區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建設,以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為抓手,加快基礎設施向農村牧區延伸,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覆蓋,提升農村牧區發展水平。2014年“十個全覆蓋”工程重點項目集中在各旗區人口相對密集、生產要素聚集的43個蘇木鄉鎮174個嘎查村實施,涉及人口23萬,占全市農牧區常住人口40%,工程惠及人口達65萬人(次)。

  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完成民生和社會事業投入177.1億元,增長13.8%,占到財政總支出的83.5%。新增城鎮就業1.5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以內。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完成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9元,增長9%;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6元,增長12.2%。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