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商报专稿

宜賓李莊:抗戰後方中國四大文化中心之一

2015-08-0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金山、通訊員劉婧報道:1931年9月18日晚,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劃破沈陽寧靜的夜空,日本關東軍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稱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緊接著,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這便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武裝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

抗战时期,宜宾李庄古镇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

李庄古镇:弘扬和宣传宜宾抗战文化的主阵地

  抗戰期間,國立劇專、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等十多家專業學府、科研機構紛紛遷駐宜賓,而李莊更因為大批文化名流、學子的雲集,與重慶、昆明、成都並列為“抗戰後方中國四大文化中心”,成為當時中國極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術重鎮。在槍林彈雨下,在流淌的血液裏,在灼燒的火光中,宜賓愛國志士也是前仆後繼,為抗戰勝利奉獻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更湧現出趙一曼等抗日英雄人物。

  群情激昂 包容接納

  抗戰時期,李莊是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國立同濟大學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遷駐李莊,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陶孟如、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雲集李莊達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就誕生在李莊。

  據檔案資料記載,迎接搬遷隊伍到達李莊的日期是1940年12月13日。那天上午,當這些遠道而來的先生和學生們疲憊的腳步一踏上這個古鎮的石板路,就立馬感受到當地民眾巨大的熱情。一個原本僅有3000人的四川江邊小鎮,開始接納一萬多名外省籍的文化名流和學子們,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自然也培養、激發了宜賓人不斷奮進的精神。

  眾知名學府將李莊作為遷駐地,不僅因為其地處戰略大後方,也因為被其悠久的曆史文化感染。李莊位於長江南岸,是明、清水運商貿之地,舟楫往還,航運昌盛,史稱萬裏長江第一古鎮。李莊有廟宇、宮觀和殿堂組成的“九宮十八殿”、螺旋殿、以及眾多古街古巷和古民居四合院。抗戰期間隨中國營造學社來到李莊的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認為,螺旋殿、奎星閣、九龍石碑和百鶴窗是李莊“四絕”。悠久的曆史文化,讓宜賓人將文化傳承作為己任。

  1937年4月,國立劇專遷駐宜賓江安,至1945年7月離去,這段時間是劇專14年辦學曆史中時間最長的一個階段,是其發展史上最艱難,最關鍵的黃金時期,是師生創作和演出最活躍的時期,也是劇專培養人才最多的時期,同時也是學校生活最豐富的時期。

  劇專在江安期間,結合戲劇教學,先後公演了《鳳凰城》、《正氣歌》、、《雷雨》、《日出》、《清官外史》、《哈姆雷特》、《偽君子》等中外有名話劇、歌劇以及街頭劇、雜技、木偶戲200多個劇目,其中《哈姆雷特》、《家》、《北京人》、《蛻變》等是在我國首次上演,這也為江安播下了戲劇藝術種子,啟迪了民智,開拓了視野。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率軍民與日寇浴血奮戰在白山黑水之間,在與日寇殊死搏鬥中為國捐軀。她是中國人民的好女兒,是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同時也是宜賓人民的英雄。據趙一曼英雄紀念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時至今日,關於趙一曼英雄事跡的宣傳從未停歇,不僅如此,為加強對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紀念館還組織了人員前往其就義地點加深了解。英雄的事跡,鑄就了宜賓人堅定的愛國主義信仰,在前行的道路上,始終為振興中華而不懈奮鬥。

  團結一致,互幫互助,這同樣是抗戰文化留給宜賓人的寶貴財產。抗戰期間,宜賓不僅成立了抗戰劇團和晨呼隊兩大救亡團體,還有各種抗日歌詠團、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宜賓學生抗日宣傳隊等一些抗戰救亡團體。此外,各地還有工會、農會、學生會、婦女會等抗日救亡群眾組織,積極開展活動。

  宜賓從1937年開始的救亡運動,由城市發展到場鎮、農村,至1938年迅速形成高潮。各種抗日救亡團體和組織,像雨後春筍,遍布城鄉;抗日歌聲、呼聲不斷;抗日書報刊物傳遍大街小巷;各種演出,生動活潑,感人至深;以青年、學生為主,人人參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種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動員了廣大的群眾,投身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中。據資料顯示,當時宜賓的愛國青年踴躍入伍,有64805人奔赴抗日前線,另有男女知識青年183人,參加遠征軍,跨出國門,赴緬甸等地參戰,參加遠征軍人數在全省縣份中名列第三,為了抗戰救國,捐款捐物支援前方,宜賓縣人民從1937年至1944年還認購各種公債6127多萬元,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烈士碑下 悠悠古鎮

  位於城區翠屏山腰的趙一曼紀念館已不是第一次來了,但了解得越多,越是被那份為國慷慨就義的情操所震撼。再次踏進趙一曼紀念館,雖不是周末,但這裏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有的是三口之家,有的是結伴同行的朋友,有的是獨身前來的老者,沒有喧嘩,只聽到解說員略顯低沉的聲音,只看到人們凝重的神情。

  一位老人站在紀念碑前,久久沒有挪動腳步。“我們那代人是切實經曆過那段曆史的,自然會有更深的感悟,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讓這份愛國熱情傳承下去。”他這樣告訴記者。

  離開烈士碑,步入悠然古鎮。李莊古鎮,位於宜賓市區東郊19公裏處的長江南岸,踏入其中,行走在青石板之上,流離於古樸的小巷中,撫摸斑駁的牆面,輕數破碎的青瓦,遙看房簷的木椽,再加上數座名校舊址與名人故居,文化的底蘊與滄桑撲面而來。

  看到了。羊街裏的張家祠堂,這是個曲徑通幽的地方,曾經是中央博物院的寄居處,現在已是李莊小學所在地。一個孩子安靜地坐在地上,眼神明亮。“我的爺爺奶奶告訴我,要愛護這裏的每一樣東西,我在這裏讀書,一定要比別人更加努力。”孩子認真地說。或許正是由於那紙“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的電文,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周家倫才會有此感言:“感謝李莊給同濟學子提供了一張安靜的書桌。”而一代又一代的宜賓人,正在用行動來支撐起這份文化予以的信任,不停向前奮進。

  聽到了。鏗鏘有力的歌聲在巷陌間飄然,一群古稀老人正精神飽滿地高唱紅歌,那段深深銘記的曆史似乎在他們的唇齒間流轉。“都是些老歌哩,但是每次唱起這些歌,就會讓我們憶起從前,從而愈發珍惜現在的一切。”老人說。

  8月22日至8月28日,2015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將在宜賓舉行,為了以全新面貌迎接文旅節的到來,弘揚和宣傳宜賓的抗戰文化,宜賓以李莊為主陣地,對景區進行了全方位提檔升級,對同濟廣場以及原有的各舊址展館進行翻新和重新布展,而涵蓋了李莊文化特征,具有獨一、創新和識別性的“醉愛一公裏”、古樸與時尚兼容的 “新遊客接待中心”、承載幾代李莊人記憶的“糖文化體驗區”等一個個具有李莊標識和文化底蘊的新景,也將一一呈現在大家眼前。

  文旅節期間,李莊還將開展抗戰文化研討會、書畫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推廣李莊與林徽因、梁思成等名人故事,介紹同濟大學舊址的緣由、變遷,濃墨重彩地宣傳宜賓抗戰文化。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