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山西 > 本地新闻

成才道路多元:民眾多角度看高考

2015-06-08
来源:新華社

  今年中國有942萬考生踏入高考考場。自1977年恢複高考制度以來,高考便被賦予一種“改變命運”的色彩。然而,在經曆幾十年“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競爭後,民眾對待高考的態度變得多樣化。

  陳先生常年在上海工作,愛人和孩子生活在太原。為了陪孩子高考,每年只回太原兩次的他今年專門向公司請了假。“高考對於孩子來說很關鍵,我應該陪著她一起過。”陳先生說。

  盡管如此,陳先生並不認為高考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我不想讓她在高考上背負太多壓力,只要努力了,不要糾結結果,享受過程就好。”陳先生說,通過多年在外打拼,他體會到人生的道路很長,高考的成敗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

  太原人張俊麗常年在非洲工作,這次也是請了假回來陪孩子高考。對比國外,她覺得中國孩子的壓力很大,而她的目標則是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高考只是進入大學學習儲備知識的一個必經過程。不論在哪個階段,還是應該簡單快樂一點。”

  對比每年在高考考場外等候的家長人數,也可以看出人們心態的變化。在太原五中考場外執勤的張警官告訴記者,往年開考前都有一大群家長圍在校門口,警察忙著維持秩序。今年陪考的家長明顯少了。張警官說:“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家長對待高考的態度。”

  在中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讓家長們相信高考並非孩子唯一的出路。中國也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動大眾創業,為孩子成才搭建多元立交橋。

  盡管如此,高考在中國的地位仍然難以撼動。在太原五中的考場外,初一學生趙堃煜和任惠澤顯得比考生還要緊張。“提前感受一下高考的氣氛,我仿佛能想到自己高考時的場景。”任惠澤說,盡管自己才初一,但考試的壓力已經很大,“有種要沖進高考考場的沖動,只要兩天就可以解放了,而我們還要熬很多年。”

  趙堃煜說,自己正在准備考雅思、托福,以後可能會出國。雖然可以選擇的道路更多了,但高考仍然是主流。

  “我的爸爸媽媽就是通過高考才走出農村的,可見考試有多重要。”任惠澤說。

  山西晉中昔陽中學學生李多也說,高考是他們從這個小縣城裏走出去的一個平台。“我們可以通過大學走向更大的城市,然後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

  比學生更加緊張的是家長。“孩子辛辛苦苦十幾年,如果高考沒考好,這十幾年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太原人郭女士說。

  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高考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以後的道路。為此,中國政府大力推進高考改革,保障高考公平。如備受爭議的高考加分項目今年“大瘦身”,全國性加分項目已按要求全部調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項目也將從2014年的95個陸續減少到2018年的35個。

  專家指出,政府一方面應該繼續推進落實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轉變多年來的應試教育模式,真正將培養能力、提升素質作為重點;另一方面也應引導學校、家長和學生理性對待高考,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們成功成才的道路更多些。(完)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