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本地新闻

男子回鄉艱辛創業 小小茶葉夾“夾”出一片天

2015-01-30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原標題:男子回鄉艱辛創業 小小茶葉夾“夾”出一片天(圖)

  曾經人均日產80把茶葉夾,如今經銷商遍及全國各地

  小小茶葉夾 “夾”出一片天

男子回鄉艱辛創業 小小茶葉夾“夾”出一片天(圖)

  現在熟練工人每天可以打磨600個茶葉夾

男子回鄉艱辛創業 小小茶葉夾“夾”出一片天(圖)

  創業之初廠裏只能生產這種茶葉夾

  核心提示

  今年39歲的黃炳定,家住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光和村那降坡。上世紀90年代,黃炳定初中畢業後去廣東打工,在揭陽一家茶具廠學習雕刻技術。2008年底,他與同在一個廠打工的老鄉一起回到家鄉,向親友借錢籌辦了廣西第一家茶具廠。由於資金有限,剛開始他只能購買他人用剩的邊角廢料,用於生產批發價1.8元一把的茶葉夾。經過6年打拼,如今,黃炳定的茶具產品不但行銷全國,而且生產工人也從最初的8人增加到目前的62人。

  艱辛創業

  只生產茶葉夾

  還屢遭退貨

  這是一把只有10多厘米長的茶葉夾,如果不是閃爍著紅木特有的光澤,看上去就跟一把醫用鑷子差不多。1月29日中午,南寧市邕寧區廣海茶具廠廠長黃炳定,就用這樣一把茶葉夾,夾起一小撮茶葉放進茶壺後,淡淡地說:“這就是我們創業之初生產的產品。”

  2008年年底,黃炳定回老家過春節。與往年不同,這回他決定過完年不走了,他要自己在家鄉創業。“我在揭陽那家茶具廠幹了5年,雕刻、打磨、噴漆……每一道工序都爛熟於胸,而且認識不少客戶,除了資金,我已經具備單幹的一切條件。”

  辦廠是件大事,一個人可做不來。於是,黃炳定找到幾位一起在揭陽茶具廠打工的鄉友,希望大家共同創業,大夥一聽都非常支持。就這樣,加上黃炳定的父母、兄弟,一個由8人組成的茶具廠掛牌成立了。

  建廠之初,由於缺少資金,黃炳定的茶具廠只能生產茶葉夾。整塊的木料買不起,他就購買家具廠丟棄的邊角廢料進行再利用。“可就是這樣一個批發價1.8元1把的小東西,發給經銷茶具的客戶朋友也屢遭退貨。”黃炳定苦笑道:“2009年年底一算總賬,廠子不但沒掙到錢,還虧了8萬多元,大夥幹了一整年,誰都沒能拿到1分錢工資。”

  屢遭退貨

  只因產品比別人的

  厚了0.2毫米

  通過經銷商反饋回來的意見,黃炳定很快發現,自己生產的茶葉夾屢遭退貨,是因為手感“太硬”。

  原來,品茶在中國是一種儒雅的文化,喜歡喝茶的人對茶具通常都很挑剔,僅僅是一把茶葉夾,取茶葉時手感“硬”了點都難以接受。

  黃炳定了解到,在我國,木制茶具以福建制造的最好,也最受歡迎。於是,他專程趕往福建的多個生產廠家取經學習,這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設備不夠精密,茶葉夾的木片比別人生產的厚了0.2毫米。“0.2毫米,肉眼根本看不出來,但就是這么一絲絲差距,使用時手感就輸給了同行。”黃炳定感慨道。

  從福建回來之後,黃炳定嚴把質量關,每一把茶葉夾都要由他親手試過,手感合適了才允許發貨。而為了省錢,他還嘗試就地取材,每看中一棵樹,都直接與樹的主人商談價錢,然後砍伐回來作為生產原材料。

  功成名就

  產品經銷商

  遍及全國各地

  經過6年打拼,如今黃炳定的茶具廠越做越大,員工也從最初的8個人增加到62人。此外,除了原有的茶具廠,黃炳定還注冊了一家“廣海家具廠”,將業務拓展至家具行業。

  在黃炳定的倉庫裏記者看到,其產品不但有各種規格的茶桌、茶托,還有雕花的八仙桌、太師椅等。黃炳定說,過去師傅是手工作業,每雕刻一幅茶托需要一整天時間,現在引進了電腦雕刻設備,6個鑽頭同時啟動,3小時即可完工。而建廠之初每人每天只能打磨80把茶葉夾,現在熟練工人一天也可以打磨出600把了,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

  據了解,黃炳定的產品在全國每個省會城市都有經銷商,在廣東更遍及每一個地級市。“生意做久了,很多客戶自然就成了朋友,現在,我早就不用出去跑業務了,產品出貨基本都是對方先付款,其中不少還是預付款下定”。

  在黃炳定的帶動下,當地不少外出打工者紛紛選擇回鄉創業。黃炳定的堂弟黃炳征告訴記者,他也注冊了一家茶具廠,並通過開網店的方式面向全國銷售。“我只要坐在家裏守著電腦,每天就能發出去幾批貨”。

  記者了解到,目前僅光和村就注冊了12家茶具和家具生產企業,有力推動了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的美好願望。

  美好心願

  規劃工業園區

  造福一方百姓

  鄉親們看黃炳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都親切地稱他為“大老板”,當地許多農戶家裏也都有人在他的廠子裏打工,有不少甚至還是“雙職工”呢。

  目前,最令黃炳定頭疼的是交通問題。從光和村村委會到那降坡,2公裏長的村道雖然鋪設了水泥,但寬度只有3.5米,別說大型貨車,就連農用車會車都很困難。黃炳定每次從外面進原料回廠,大貨車都只能停在村委會,然後再用小型農用車一車車往那降坡轉運。

  “如果道路等硬件設施改善了,村民返鄉創業的積極性肯定會更高。”黃炳定告訴記者,受投資環境所限,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都選擇了異地創業,僅光和村,在廣東建廠自己當老板的,就有好幾個人。

  黃炳定希望光和村也能采取由政府出面征地,企業自主建設的方式,規劃出一片工業園區。“這個願望一旦實現,不但有利於地方經濟發展,而且將帶動當地村民共同致富,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記者 王建偉)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