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通訊員吳傳攀 吳卜算報道:12月10,岳西縣頭陀鎮虎形村大滑嶺標準茶園,壟壟茶園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青翠欲滴。茶農們揮舞著鋤頭,在茶樹下挖溝,將一擔擔農家肥埋進土里。“茶葉是我們致富的金葉子,利用冬閑時節,為茶園施肥,明年茶葉產量會更高。”在此勞動的茶農宋華友喜滋滋地告訴記者。頭陀鎮地處江淮分水嶺北坡,境內多高山,常年云霧繚繞,生態環境優良,適合茶葉生長,茶葉是該鎮群眾的主要增收渠道之一。
在近日召開的2014中國茶葉學會團體會員會議上,中國茶葉學會公布了第四屆“中國名茶之鄉”評選結果,岳西縣成為安徽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產茶縣。這是該縣茶葉主打品牌“岳西翠蘭”成為國賓禮茶、“兩會”用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中國馳名商標之后,獲得的又一項國家級殊榮。
位于大別山腹地的岳西是全國重要的綠茶產區,是全國重點產茶縣、安徽茶產業十強縣、全國“百個”茶葉發展優勢縣、國家級茶葉標準化示范區,“岳西翠蘭”茶葉享譽全國。該縣產茶史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為唐代陸羽《茶經》所指“舒州”、“壽州”茶區分野之地。明清方志有“茶優異,多入貢”的記載。本地至今流傳于民間的茶詩、茶舞、茶戲、茶歌仍有很多。近年來,該縣主打岳西翠蘭品牌,著力發展茶業經濟,做大做強岳西茶產業。2014年茶產業呈現出“茶園面積,茶葉產量,茶業產值,農民人均茶葉收入”四增的可喜局面,全縣茶園總面積15.4萬畝,總產4450噸,產值14.2億元,茶產業已經成為岳西農業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全縣40萬人口30萬茶農,他們熱愛茶業,保持優良傳統農耕習慣,在生產中注重不使用化肥、農藥,堅持手工除草,茶園又遠離污染源,多年來權威檢測,茶葉全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質量標準。”岳西縣農委主任王學放介紹說,岳西翠蘭茶園全部分布在深山峽谷之中,絕大部分海拔在600-1000米之間,終年云霧迷漫,野花熏陶,土壤肥沃,茶芽鮮嫩肥壯,所產岳西翠蘭,營養豐富,其中氨基酸含量高達7%。專家評定岳西翠蘭“內質優異,風格獨特”。
“新世紀以來,岳西縣瞄準國內國際市場,立足山區自然優勢,強力發展茶葉生產。茶葉經濟的發展,使貧困山區的家庭副業發展成為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岳西縣政府副縣長方志國介紹說,2013年,岳西縣研究制定了關于強化新一輪農村產業化扶貧的決定,著力建設大基地、大品牌、大龍頭、大市場,大力實施“兩品三化”(品質、品牌、產業化、市場化、信息化)戰略,實現茶葉大縣向茶葉強縣跨越的發展思路。力爭“十二五”末,全縣茶園面積達到16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6萬畝,茶葉總產6000噸,茶農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將岳西翠蘭品牌打造成全國有影響力的茶葉品牌。
為嚴格岳西翠蘭品牌保護,該縣成立了“岳西翠蘭品牌管理委員會”,由農委、工商、質監部門分別領銜茶葉品質監督、茶葉品牌創建與管理和茶葉產業化建設督查工作,加強市場管理,維護岳西翠蘭的聲譽。近年來,岳西翠蘭的品牌價值不斷提升,2014年,岳西翠蘭品牌價值為9.18億元,在全國203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中,位居前50名之列。岳西縣認真組織實施“兩品三化”戰略,大力推進茶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群眾種茶的積極性不斷提升,茶葉產值年均增長15%,茶產業已成為岳西縣第一支柱產業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