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梅超、通訊員劉彥榮、歐玲報道:12月3日,記者從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文化部門獲悉,在日前由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中,對全國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53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153項)進行了公布,九寨溝縣“登嘎甘?(熊貓舞)”名列其中,這是該縣繼“南坪曲子”、“?舞”、和“藏族山歌”之后的第四個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
“登嘎甘?”為白馬藏語,漢譯為“熊貓舞,是起源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的傳統祭祀舞蹈。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其核心主題從最初的“驅邪避禍”已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祈禱祝福”。表演“登嘎甘?”主要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十六進行,一般用“莽號、鼓、鈸”作伴奏,其基本節奏型為兩拍子,舞步在模仿大熊貓動作體態的基礎上,進行了人格化的夸張變形,憨態可掬、十分逗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動作為熊貓吃竹子、熊貓喝水、熊貓爬樹、熊貓壘窩、熊貓嬉戲等。
據了解,在如今“苯波教”依然盛行的白馬藏族聚居地區,“登嘎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頭頂動物頭骨擬獸起舞的原始形態,是“萬物有靈”動物崇拜的活態遺存,不僅展現了白馬先民最初的立體造型藝術和審美意識,更成為九寨溝縣白馬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和記錄本民族文化、傳承本民族發展史的一個活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