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處方”治病強身
——北部灣經濟區創新重點園區發展機制解讀
產權不明、職責不清、審批無權、服務缺位……目前,北部灣經濟區重點園區普遍存在著妨礙進一步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頑疾”還需“猛藥”治,《關於深化北部灣經濟區改革若幹問題的決定》對此開出了五大“處方”。11月10日,記者從自治區北部灣辦公室獲悉,如今重點園區的各項改革已然拉開序幕。
關鍵詞:理順管理體制
“病症”:自治區直屬園區管委會與所在市政府以及投資運營主體關系不順的問題十分突出,有的市級重點園區也存在類似問題,直接影響了園區的發展。
“處方”:重點理順園區管委會與屬地政府的關系。推行“市(區)園一體”管理模式,將園區委托屬地管理,建立產權明晰的開發運營主體,構建利益共同體,促進園區與屬地統籌融合發展。
行動:《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已獲批准,其重點是理順自治區、欽州市和管委會的關系,理順管委會與投資運營公司的關系,構建園區管委會與屬地政府以及運營公司的利益共同體,促進園區與屬地統籌融合發展。這為自治區直屬園區的改革起了帶頭作用,下一步將擴展到其他園區。
關鍵詞:優化服務軟環境
“病症”:與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相比,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產業園區對企業投資者的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處方”:充分授予各級各類園區相應權限,實施行政許可事項“一站式”受理及審批,實現“園區事園區辦”。深化園區大部制改革,提高園區管理服務效率。
行動: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管理模式,推進園區機制體制改革工作。通過大部制改革,新設立了綜合審批局,將原有42個部門精簡為24個部門,精簡率達42%。同時,按照競爭擇優、全員聘任(用)的原則,推行園區實體化管理、企業化運作。
關鍵詞:優化特色主導產業
“病症”: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同質化問題比較突出。重化工和資源加工業的重複建設,必將造成資源浪費、環保壓力增大以及惡性競爭。
“處方”:實行重大產業布局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促進園區錯位發展,形成“一園一特色”,推動園區由同質競爭向差異化集約化發展轉變;加快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園區產業層次向中高端延伸;鼓勵跨園區重組兼並,促進園區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推行重點園區土地指標單列,促進園區集約化發展;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園區由重增長速度向速度與質量並重轉變。
行動:目前,北部灣辦已經研究制定了《北部灣經濟區石化產業優化結構負面清單》,正征求自治區相關部門和各市的意見,爭取盡快出台實施。明年還將制定冶金等產業的負面清單,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的產業優化布局和結構調整。
關鍵詞:產(港)城融合發展
“病症”:北部灣經濟區的一些重點產業園區離主城區和居住條件好的地方都比較遠,導致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和園區發展的配套需求得不到滿足。
“處方”:推動園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三規合一”,引導園區與城市聯動發展。注重產業鏈與服務鏈同步打造,推進產城融合。
行動:正在參照CEPA先行先試政策,規劃建設“龍港新城”,推進港口、城市和產業“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力圖將其建成桂港合作示范區。
關鍵詞:開發運營市場化
“病症”:目前,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產業園區的開發運營主要是由政府主導的國有企業負責,不利於園區的進一步發展。
“處方”:推進園區開發主體多元化,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商協會、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等作為開發主體,整體開發運營產業園區,積極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園區開發建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園中園”。
行動:各重點園區正以中馬“兩國雙園”為示范,探索多類型投資主體建設雙邊或多邊園區模式,並努力推進與東部發達地區品牌園區開展“區區合作”,提升園區專業化開發水平。(記者 簡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