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世锦”赢得“世界美誉”
一气呵成的动作、炉火纯青的技术、完美优雅的姿态——汇成体操运动之美。
精心细致的筹备、体贴周到的服务、行云流水的组织——体现赛务协调完美。
10月12日,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圆满收官。
回眸世锦赛:美,渗透了10天赛事和3年筹备全过程。
“美丽世锦”,亦收获了“世界美誉”——
“此次赛事组织堪称卓越!”国际体联主席布鲁诺·格兰迪赞美,这是他职业生涯中和国际体联历史上举办的最成功、最精彩的赛事之一。
这份在南宁展现的美,包含着中国情谊之美、办赛理念之美、城赛互动之美……
这美丽,离不开近年来广西全力打造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以及全面推进“两个建成”的战略,亦离不开成功举办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生动实践。
这美丽,既代表广西,亦代表中国;既源自顽强拼搏体育精神,亦源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美丽,体现着“中国梦”的广西篇章,借着世锦赛这一世界舞台,由壮乡南宁出发向世界传播。
中国情怀美,核心价值闪耀世界舞台
“Thank you very much!”9月29日,当遗落的手机送上门来时,随团前来参赛的英国体操队教练Eddie先生感动不已。
当天下午,司机周海结送完宾客后,发现客人落下一部手机。于是,立即联系交通保障组,通过调度信息锁定失主所在代表团。20分钟后,手机完璧归赵。
国际体联首席医疗官莱格里塞先生亦收获了感动。10月2日,莱格里塞需参加一场新闻发布会,却因行李延误找不到合身的衣服,工作人员满城寻觅,短时间内为身高近2米的他,找到了合身的衣服,解了燃眉之急。
类似的感动,来自选手观众。
参赛的嘉宾和广大游客都便捷地享受到志愿服务。世锦赛落户后,南宁市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志愿服务精神得到拓展深化。比赛期间,南宁40个广场志愿服务站、206个社区服务站,提供导游导购、交通指路等志愿服务。
类似的感动,遍布赛场内外。
赛场内,中日男团巅峰对决时,大多数中国观众虽都愿意看到中国队卫冕成功,但当日本队核心队员内村航平以精彩动作结束比赛时,同样报以热烈掌声。
中国观众爱国又不失友善的情怀之美,让不少外国来宾感叹:“不分国别,每个精彩动作都能赢得掌声。”
赛场外,志愿者、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和优质服务,人行道的“老妈妈巡逻队”,斑马线上的礼让,练习英语的的哥的姐,各类窗口服务人员的诚信服务……无不展现出了文明风尚,赢得了国内外友人的赞誉。
这种感动,不仅体现了“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还诠释着中国情怀,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秀出了中国风采,赢得了各国媒体赞誉。
法国体育杂志记者David Francois说:“在南宁除了感受比赛的精彩,还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理性和热情。”BBC的记者Julia Cooper说:“比赛期间的志愿服务、城市的市容市貌,只能用nice来形容。”
中国各级媒体在报道赛事的过程中,亦大力传递让人感动的中国情怀。志愿服务的感人细节、市民文明风尚……纷纷走进各级各类媒体的镜头和版面。
办赛理念美,奥运标准办出最美世锦
“南宁办赛达到了奥运标准!”国际体联副主席斯拉瓦·科恩亦不吝赞美,认为从没有一个世锦赛举办城市能达到南宁这样的水准,把体操宣传和推广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这真是第一次。
“最美世锦”“奥运标准”,源于“办赛事 办城市”的理念之美。
秉承这一理念,南宁市坚持节俭和市场化办会,既破解了浪费难题,又提升了场馆质量,满足训练比赛需求。
世锦赛组委会通过企业赞助、票务收入等市场化运作,大大节约了财政投入。仅通过招商获得器材供应商全免费赞助一项,就节省经费近2000万元。
而场馆建设方面则坚持“能改不建”的原则,对原有的场馆按世锦赛要求改造,达到一流标准。赛后,系列硬件和服务设施将还用于民,避免闲置浪费。
秉承这一理念,南宁市坚持国际化和绿色办会,既提升了城市国际化水平,又在服务、食品等方面满足办赛需求。
在定点接待酒店,服务设施标志标牌均采用中英双语,设立小语种综合服务台,为阿拉伯语系、西班牙语系等小语种国家代表团人员服务。
在食品安全方面,要求严格,检验关口前移,已经成型的专业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种植养殖产供销体系,使每一袋最小包装的供赛食品都能“追根溯源”。
秉承这一理念,南宁市坚持办会的同时惠民生。既办出了各方高度赞誉的体操盛会,又惠泽了广大市民。
以迎接体操世锦赛为契机,南宁铆足了劲加快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工程、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等“七大工程”,一场短期赛事产生的长久惠民效应已经显现。
赛事期间,为了不影响市民出行,除了开幕式外,比赛期间不进行交通管制。交警部门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为接待车辆计算出最优路线,确保运动员顺畅出行;南宁市设置了世锦赛专用车道,但为方便市民出行,规定国庆长假后的早晚高峰期,市民可借道部分专用车道。
“世锦赛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改善了服务设施。这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系列惠民措施,赢得了市民广泛赞誉。
各方赞誉,生动诠释了办赛理念之美。
城赛互动美,赛因城添彩城因赛更美
3年筹备,10天比赛。拥有“联合国最适宜人居城市”美誉的南宁与世锦赛完成了美丽互动。
东盟元素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体育交流、良好的体操运动传统,以及申办热情……诸多因素促使世锦赛于3年前正式落户南宁。
南宁不负众望,给世锦赛增添了精彩。
世锦赛期间,932名赛事志愿者为海内外嘉宾进行机场迎送、酒店翻译等服务;赛场外,2万多名城市志愿者为参赛者和游客开展超过2.5万次应急医疗、交通指路等志愿服务。“刚到机场,迎接我们的是志愿者欢迎的微笑,感觉温暖。”来自德国的媒体事务主管Nils B.Bohl说。
专业制证团队,提前半年详细了解参赛国家和地区乃至每一名参赛者的信息和个性化需求,只要材料齐全,几分钟便能完成报到认证。“这一届比赛的认证工作是我所经历的最出色的一届!整体工作效率堪称完美,所有人都特别满意。”国际体联副秘书长尼古拉斯给出高度评价。
世锦赛,给南宁留下了丰厚的物质遗产。
广西体育中心场馆群将为市民所用,近10条“断头路”被打通,新增4条城市隧道、100多条城市支路,868根烟囱被拆除,以生态绿地取代……为办好世锦赛,南宁投资300多亿元进行近400项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已经开始并将长期惠泽广大市民。
世锦赛,还给南宁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
绿色出行渐成时尚——为迎接世锦赛,南宁市倡导绿色出行,陆续投放3000辆公共自行车,辐射各城区。
诚信体系初步建立——机关、企业职工和市民踊跃参与“南宁市诚信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城市“软指标”。
干部作风更加亲民——备战世锦赛的过程中,南宁制定了促进干部转作风的系列长效机制,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率大幅攀升。
文明风尚持久发酵——赛场内外,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人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热情微笑和文明:离场时很多人自觉带走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从场馆到宾馆,志愿者的微笑和周到服务让人如沐春风……
“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都是长久的宝贵财富。”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市委书记余远辉表示,首次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举办这样大型的国际赛事,展示了南宁、广西乃至国家开放包容和富有活力的形象。(文彩云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