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本地新闻

从“博士班”到“标准班”——吉林村小“变形记”

2014-09-23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过去生源流失严重,一个班最少的时候只有8名学生,是有名的‘博士班’,自打城里的校长到这儿之后,学校大变样,每个班都40多个孩子,成了‘标准班’,家长还抢着往这儿送呢。”长春市宽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家长韩永生说。

  崭新的教学楼、标准化校车、正在施工的塑胶跑道……宽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教学楼,在一马平川的村房中特别显眼。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两所学校合并后的村小,原名奋进乡邱家小学,当时在校生一共384人。由于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生源流失严重,2012年新生入学只有50人。

  2012年底,长春市第四十八小学校长陈颖调到这里任校长。“我刚到学校,对学生做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语文数学及格率不到70%,英语不到30%,优秀率不到5%。”陈颖说。“教师平均年龄达到44岁,中老年教师居多。”

  陈颖利用一年时间规范教师课程,从备课、上课到批改作业,每一项都向城市学校看齐;同时增加教师交流培训机会,两年间,共派出6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组织教师到南京、北京、成都等城市参与教学研讨。

  “农村学校英语是薄弱项,我们的英语教师,去第四十八小学听课取经,经过一段时间培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现在都成了‘疯狂英语’,学生成绩明显提升。”教学副校长袁媛说。

  2014年新学年,随着新教学楼建成使用,新入学人数达到210人。“我们今年哪都不去,就在家门口上学。”学生家长王桂华说,现在就近入学,农村学生书费全免,一年能省一万多元钱。

  宽城区第三实验小学的变化,是吉林省推行教育均衡的一个缩影,将优质学校中层干部、优秀教师交流到薄弱学校任校长,通过“输血”提升薄弱学校的“造血”能力。6年来,仅长春市就进行教师交流3000余人次,选派近300名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及中层干部到薄弱学校担任校领导。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