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山西 > 本地新闻

山西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致富新途径、就业新渠道

2014-09-04
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乡村旅游起步不早,但成长迅速,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就业的新渠道,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着重要的分量

  阅读提示

  今年暑期,每隔一两周,周晓斌就要带着家人到周边转转,地点要求并不复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就行。他去过晋中、忻州、阳泉的多个乡村旅游点,老人、孩子特别喜欢,乐此不疲。乡村旅游就这样吸引了大批游客,去年这一数字为2400万人次,增幅高达36%。

  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呈现规模日渐扩大、内涵不断提升、类型逐步丰富的良好发展态势,各市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游活动,发展乡村游成为多地的旅游新方向。随着百姓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乡村旅游在层次和水平上发生巨变。

  政府引导,厚爱一分成就旅游主力军

  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有两个阶段。1993年~2002年,是起步发展阶段,主要是昔阳大寨、汾阳贾家庄、泽州水东村等,利用自身条件发展乡村旅游。这一阶段多属模仿式的开发,缺乏相应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产出效益、发展水平较低。

  2003年至今,为规范发展阶段。2004年~2005年,我省评选出昔阳大寨村、忻府前郝村、汾阳贾家庄等13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乡村旅游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五大产品之一,首次列入全省“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近些年,农村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转移城市消费市场、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晋中市设立了配套发展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其中,祁县把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之一,榆社重新调整了生态旅游规划,太谷确定了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左权配套了年度旅游发展资金2000万元。”晋中旅游局局长王润明说。通过乡村旅游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已经成为晋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乡村旅游发展之初,绝非一帆风顺。起初村民总有疑虑,认为项目离县城太远,基础设施较差,客源量有限,能否有较好的前景?那时候,不管哪家企业去动员、去说服,效果都不佳。

  “但是有了政府扶持,就变得不一样了。”垣曲县历山旅游开发公司卢伟说,去年垣曲县出台了相关政策,从立项、土地、资金上给予扶持。只要按规划和设施标准建造的农家乐,一次给予5万元奖励。政府引导着实刺激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在晋东南黎城县,山峭、沟深,景在山中,村在景中,如何把100多个这样的山村串成线,让游客玩得尽兴?修路,这是政府给予的最大支持。从2007年开始,黎城筹资1亿多元,修通了太行红山景区500公里的观光线,硬化标准旅游线100多公里。游客可畅快进村,体验“推碾子、拉石磨”“扛谷子、挖土豆”的农民生活。

  全省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占总量的9.68%、5.64%,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业的一支生力军。

  不拘一格,串珠成链架构生态旅游格局

  特色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方向,纵观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品牌响、吸引力大、效益好的乡村旅游地,均风格独特、特色鲜明、个性十足。

  浑源县坚持规划统领,将乡村旅游产业列入了 《浑源县域经济“十二五”规划》。在城乡统筹规划中,按照18个乡镇资源特色进行统一布局,北线发展生态观赏、农家民俗体验游,中线发展历史文化古迹、宗教古建和湿地风光游,南线则打造生态自然风光、度假疗养游,乡村旅游发展有了明确方向。

  芦芽山景区同样将规划视为建设的重要依据。总经理梁海宏介绍,针对芦芽山景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重点在3个自然景区旅游线上进行布局:在冰洞地质公园景区,规划建设了悬空村历史文化名村、张家崖兵工客栈;在天池湖泊群景区,规划建设了马营海湿地公园、暖泉沟水利风景区、东庄村农家乐示范基地;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规划建设了自驾车营地、高桥洼民俗村。

  乡村旅游开始呈现出优质化的特点,过去以一家一户为主经营,现在形成了合伙、承包、公司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由自发、粗放、原生态走向联合、规范、标准化。近几年,仅晋中累计投资16亿元,开工建设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太谷县今年投资100余万元完善全县旅游标识标牌,开通了南山一线旅游公交,设立了26个停靠点,把各个乡村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太原市杏花岭区陆续投入资金6亿元,采取拆除污染企业、治理垃圾填埋场等措施,着力修复东山生态。东山5条公路的贯通,编织起了路网,不仅实现村村通、村村连,而且连接起众多景点,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如今,昔日的垃圾场变成风景宜人的生态园,最具代表性的是占地700亩的薰衣草主题庄园。今年,薰衣草庄园吸引了大批游人观光游玩,并且成为省城情侣拍摄婚纱照的首选地点。

  目前,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氛围日趋深厚,乡村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基本上形成了游客参与体验、现代农业示范、特色乡村展示、产品采摘闲乐4大类型,避免出现同质化、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滑雪”的乡村旅游格局初步成熟。

  转变观念,深化旅游向产业旅游转变

  “以前总感觉乡村旅游是小产业,和农业、工业在体量和效益上都相差甚远。但在北京密云县考察时改变了观念,当地乡村旅游带动性很强,经济效益可观。”太谷县旅游局局长王铁忠告诉记者,密云一个接待户一年纯收入20万元~30万元,财政收入30个亿以上,乡村旅游真正成了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富民富县的产业。

  搞乡村旅游越土越好,越原始越好?很多山西同行会给出否定答案。经过多年发展,类似“民俗旅游哪里也能俗,卫生间不能俗”这样的诸多理念,已深深根植于乡村旅游。在感受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时,也会让游客体验到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的现代文明和舒心惬意。

  观念的变化,也让乡村旅游产业向产业旅游不断转变。近年来,阳泉郊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5000亩温室大棚、2万亩果品、2万亩核桃、60个养殖小区,在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批由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高度粘合的休闲型农业脱颖而出,为发展乡村旅游搭建了舞台。

  在芦芽山景区,往年自给自足的农产品如蘑菇、蕨菜、毛尖茶、土鸡蛋等,如今变成了价格昂贵的旅游商品。靠旅游农村面貌变了,农民富了,外出务工的人也回来了。通过引导和扶持,目前有盛源、芦芽山2家矿泉水厂,五谷园、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等农产品加工厂10余家,野生毛建茶种植加工厂1家,银盘蘑菇加工厂1家,沙棘饮料公司1家,根雕厂1处,蕨菜加工厂1处,香菇种植基地1处。

  乡村旅游地区的果进篮、菜进盘、花进盒,农副产品装袋工程,有效提升了农副产品的形象和附加值。榆次黄彩乡老树天下谷集团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研发生产了数十种农副产品,已经深入全国几十个省的大型连锁超市,山沟沟里的小杂粮变成了抢手的高档农副产品。

  但是,我省乡村旅游还处于规范阶段,真正像先进地区那样的龙头优势还没有形成。旅游行业是人气产业,如何令游客慕名而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只有扬了“名”,才会有“慕名”,才能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